第446部分(第3/4 頁)
個人還真做不到,一正一奇,相輔相成。
朱影龍更是將吳三桂的皇家特戰旅全部秘密調入遼東,作為騎兵部隊的尖兵,撕碎皇太極佈置的堡壘聯防體系,為騎兵閃電突襲瀋陽開路鋪橋!
邊境貿易收到兩國關係緊張的影響,交易量直線下滑,驟然緊張起來的氣氛讓生活在邊境的兩國邊民們開始不斷的往內地撤去,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但絕大多數百姓都認為,明軍不會主動進攻,大清國可能要與大明朝開戰了,老百姓都知道皇帝只有一個,到是將來是大明朝的天,還是大清國的天,誰也說不準,不過老百姓心裡還是希望這天是漢人自家人來當地。大明現在的皇帝對百姓是沒的話說!
“皇上,您看這是不是大明在故意的製造緊張氣氛,從而斷絕兩國之間的貿易?”大學士希福揣測道。
“邊境貿易互市對雙方都有利,明廷這幾年來朝風大變,變的重利起來,大明的錢是越來越多,國庫也是越來越豐厚,想起來朕就興奮,若是能有一支大軍將北京城給搶了,那是多麼一大筆財富!”皇太極笑著調侃道。
“皇上。這是不現實的。”大學士剛林笑笑道。
“朕當然知道現在是不現實的,但不代筆將來也不現實,就算是,朕也要慢慢的把它變成現實!”皇太極野心極度膨脹,自信滿滿地指點江山,意氣勃發道。
“貿易不做就不做,朕現在並不缺這點貿易所得。”皇太極冷哼一聲道。
皇太極很自信,這幾年大清國在他的治理下是欣欣向榮,國力大大的增強,加上軍事上除大明外。所向無敵,已成龍興之勢,加上現在已經登基做了皇帝。便想著有生之年能夠入主中原,成就千古帝王美夢。
正是這種自信提前葬送了一個偌大的大清國,在史書上亡國之君之列上塗抹了最濃重的一筆。
錦州到瀋陽的距離只有不到五百里,若是在平原上,這點距離,朝發夕至,東北的地形並不複雜。就是丘陵,沒有什麼特別高的山,只要不是雨季,路都是比較好走的,就是河流不少,這是制約行軍速度的一大難題,不過這難不倒大軍,因為天氣已經冷了下來,絕大多數已經封凍。這對大規模騎兵作戰來說絕對是非常有利地,不需要任何渡河工具。大隊騎兵便可踏冰而過。從而縮短進兵的時間。
以往,大清國的前身後金也多選擇在這個時候劫掠和滋擾大明邊境邊民。想不到這一次反過來了。
《錦州條約》簽訂後,大明居遼西之地,而大金則擁有遼東之土,天啟二年西平堡戰役,大明丟失遼西重鎮廣寧,努爾哈赤大肆將遼西之民遷往遼東,後明軍收復廣寧,天氣六年,努爾哈赤再一次進兵廣寧,結果被袁崇煥擊敗,傷重後病逝,皇太極上位後,先後發動兩次攻明,一次差點打到山海關下,攻陷錦州,包圍寧遠,後大明挾大勝之下收復錦州,皇太極退出遼西之地,廣寧再一次失而復得,廣寧、大淩河城、錦州,三座軍事重鎮為主要支撐點,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鐵場、錦安、右屯衛、團山、鎮寧、鎮遠、鎮安、鎮靜、鎮邊、大清堡、大康堡、鎮武堡、壯鎮堡、閭陽驛、十三山驛、小淩河、松山、杏山、牽馬嶺、戚家堡、正安、錦昌、中安、鎮彝、大靜、大寧、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勝、大鎮、大福、大興、盤山驛、鄂拓堡、白土廠
堡、中安堡、雙臺堡等四十餘座城堡為節點,構成大邊防體系,大量構築碉堡和塹壕,就算皇太極地數十萬鐵騎來攻,恐怕也難以在這溝壑滿地的防禦體系下討到任何好處!
袁崇煥任命滿桂為攻打瀋陽城的總指揮,一共四個整編師,外加一個蒙古師,共五萬騎兵已經悄悄的從大淩河牧場往廣寧方向集結,五萬步軍尾隨其後,交由孫祖壽指揮,另一路八萬大軍,越過大淩河牧場,橫渡遼河,直撲遼中,佔領遼中之後,迅速東進,在遼陽守軍救援瀋陽之前佔領虎皮驛,阻擊援軍,這一路袁崇煥親自領兵,宋獻策居中策應謀劃,另一路,趙率教率明軍一個旅,又一個半朝鮮師,共一萬八千餘人,從旅順口登陸,然後迅速北上,攻佔熊嶽城,牽制皇太極部署在遼西以南的兵力,使其不得分兵救援遼陽,同時海軍東海艦隊青島支隊又一陸戰旅並北京軍區山東半島軍分割槽兩個團的馬步軍,共八千人,將會從仁川登陸,上演一幕新的仁川登陸戰,以牽制在朝鮮境內地清軍。
遼東軍區的作戰命令自有袁崇煥下達,而不屬於遼東軍區指揮範圍的部隊,朱影龍則親自給個部隊將領下達密旨,從戰役部署到戰役準備完成,朱影龍嚴旨必須在半個月完成,因為半個月後,遼東軍區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