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已有東山再起之勢……
神州目前的形勢:土地廣袤荒涼的涼州,以及雍州,司隸被西涼軍團佔據;“四世三公”的貴族子弟袁紹佔據翼州,以及幽州,青州,袞州的部分割槽域;皇室宗親劉焉自願離開當時的洛陽,控制了物華天寶的益州,時隔不遠,另一位皇室宗親劉表如法炮製,盤踞在荊州,同時以武力兼併了交州和豫州的大部分割槽域;而揚州則是在平民領袖草根英雄孫堅的掌控之中,孫堅厲兵秣馬意圖染指青州。而對於近在咫尺富庶的徐州,他不敢動半分心思,因為徐州此時在天下第一猛將呂布的控制之中。
遼闊的幽州則是地方貴族子弟公孫瓚的管轄區域,皇室宗親劉虞以太尉的名號親身降臨幽州,和公孫瓚共同管理州郡的事物,對抗北方的遊牧民族的侵犯。一文一武傾力合作,把偌大的幽州治理的政通人和,繁榮昌盛。由此吸引大部分難民的入住,這些難民中大部分人都是具有一己之長的,比如鐵匠,泥瓦匠,裁縫,武器盔甲製造師……手札最後概括幽州的情形說道:可以說是亂世造就了幽州,使幽州未來的發展不可估量……
手札也大致分析說道:劉焉,劉表,劉虞這等皇室宗親的重要人物紛紛離開京都,離開富貴溫柔之鄉,也是董卓一手造成的。天下第一軍團的首領董卓受當時的大司馬王進所託,率領彪悍的部下湧入京都洛陽。可是董卓還在半路,大司馬王進就被十常侍設計暗殺了。董卓進京,以此為藉口,屠戮十常侍的九族……威逼其鋒芒,免遭其毒手,一些善於隱忍的皇室宗親默默的離開了洛陽。後來的形勢發展,證明劉虞劉表的選擇是明智的:因為董卓縱容手下肆意掠奪京都洛陽的財物,最後一把火焚燒洛陽城,滿門抄斬不願臣服的王公重臣,挾持數獻帝百萬民眾遷徙舊都長安……
而太史慈的出生地東萊,就是隸屬青州。青州此時是神州最為混亂的地區,青州多時山區丘陵,物資睏乏,官軍,地方宗族勢力,黃巾義兵等勢力之間爭鬥不斷,肆意盤剝民眾。以至於許多青州民眾背井離鄉,躲避災禍。
大致看完手札,太史慈在心裡惡罵不已:泥妹,這些龜孫子,青州沒有多少油水,就無人問津了,任由黃巾賊軍在青州地面橫行霸道,殘害民眾……
當然平民英雄孫堅的成功,也給太史慈的雄心壯志點了一把火:平民出身的孫堅能做到的事情,我太史慈也能做到……
年輕的心,一旦有了目標,那產生的力量,是極其巨大,至少對於個人來說,永生難忘,任由時光的侵蝕,也不可磨滅!
而在手札中篇記錄的曹操,劉備等豪傑還在崛起的過程中,他們的潛能無限,手札斷言:未來,這等人絕對會成為亂世的梟雄的……未來,太史慈會有怎樣的成就呢?
第十四章 慈母心盼兒早歸
如果說近四年來的苦練,鍛造了太史慈的武技,有關他的身體;那麼幾日的閱讀手札,更是開闊了太史慈的視野和心胸,洞察世事,掌握了透過表面看本質的技能,有關他的心智。這些堅實的基礎註定太史慈未來必將成為智勇雙全的良將……
航海的旅程越來越短,距離家鄉越來越近,看著視線裡逐漸熟悉的風景,太史慈感覺怯生生的。真是近鄉情怯啊:太史慈感覺自己的心靈好虛,所有的情感已經穿越距離,抵達母親所在的地方!緊緊圍繞母親的身邊……
黃昏時分,迎著退潮的洶湧,距離熟悉的漁村三里,太史慈當然看到陌生的千米高的海中之山,那曾經是珊瑚島所在的位置,如今被千米高的山島取代了。凝目遙望海岸線,太史慈居然看到一個豆粒大的人影,突然之間,太史慈的幾乎靜止的心清晰的跳躍起來,潛意識的反應證明:那個人是太史慈極其熟悉的人,在漁村,這個人只能是他的母親!
渴望立馬趕到至親之人身邊的情感瞬間佔據太史慈的心田,他不顧獨木舟裡的包裹,不顧退潮的波濤,凌空踏波急速而去。太史慈的舉動引起金毛猴的注意,它以為太史慈要和它比速度,它猴叫一聲,突然加力,瞬間拉著獨木舟御風而行。所以片刻之後,金毛猴已經後發先至踩在柔軟的沙灘上。
當然金毛猴看到了端坐在礁石上的一位婦女,婦女面色安詳,唯有眉宇之間緊鎖著淡淡的哀愁。
金毛猴面對著婦女,禁不住抓耳撓腮起來。由於金毛猴拉著獨木舟上岸,動作極其輕柔,以至於婦女並沒有發覺任何的異樣,而面對著百米之外的金毛猴和獨木舟,還沒有反應,只能說明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就是,婦女的眼睛有毛病了。
踏浪而來的太史慈透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