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經高出他的實力,達到了先天之境。
“天下武學,唯快不破”和管季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太史慈更明確了這個武學理念。他之所以不用驚人的速度將管季一招致命,原因就是:一是第一次和活人對戰,太史慈想適應一下實戰的氛圍;第二,他想透過實戰,偷窺管季刀法的路數。
於是,太史慈抱著這個心態,在漫天飛揚的沙雨裡,和管季一招一式的對抗著。
觀戰的郭嘉眼看太史慈完全掌握了對抗的主動權,便轉身察看身邊的寶物了。極品盔甲,他也是聽過而沒有看過。前些日子他聽太史慈說過,星月戰甲堅硬而不失柔軟,最奇妙的是重量僅有十餘斤。
當郭嘉親手撫摸星月戰甲,他才徹底的相信了。由此,他十分欽佩古人打造盔甲的技藝。當然他更相信:星月戰甲穿在身上,不但護身,而且還冬暖夏涼,具有自動調節溫度的神奇功能。
對於星月戰甲,郭嘉只是驚喜,而對於那四件玉蟬絲甲,他觀之,不由得心生佔有之意。作為文士,誰不渴望擁有一件護身的軟甲呢?
當然,先前太史慈已經許諾給他一件了。對於玉蟾絲甲情有獨鍾的郭嘉,趁著所有人的焦點都在關注決鬥的戰場,他以最快的速度將一件軟甲穿在身上。玉蟬絲甲上身,郭嘉瞬間體驗到了飄飄然的感覺:玉蟬絲甲蘊含的能量和他的氣血瞬間水乳交融了……玉蟬絲甲時時刻刻吸收天地之間的靈氣,又時時刻刻將正面的能量直接提供給主人的身體!
不虛此行,是郭嘉當前最大的感受。
而同樣在觀戰的波才,一眼便看出太史慈是故意示弱,那一刻起,他知道盤踞黃龍谷的黃巾軍要易主了,那一刻起,他的心裡充滿了期待……這並不是說,波才出賣管季,對黃巾軍不忠誠,而是形勢的演變和他的心境變化有關。
人們的視線裡,交戰的二人的身形被密集的沙雨掩蓋,人們只能看到紅色的刀光和藍色的劍光縱橫交錯。當然觀看交戰之人,大多數是黃巾兵,漁村一方,只有郭嘉和站立漁村口的劉氏,其他漁民個個躲在屋子裡,惶恐不可終日。
決戰中,管季已經將家傳的“虎嘯山林”六十四路刀法施展一遍,他累的額頭冒汗氣喘吁吁,而坐騎萬里沙和對手還是一副輕鬆自如的樣子。此時,他看著太史慈晶亮的目光,終於醒悟:原來對手一直在逗自己玩啊……
“呵呵,管將軍,該我進攻了……”太史慈一臉壞笑地說道。而管季沒有精力理會太史慈,他全神貫注凝神提氣全力戒備。
太史慈也不在乎管季有所戒備,既然他敢事前提醒對手,肯定就不怕對手有所戒備。
太史慈腳踏“踏浪”身法,一招“浪湧”順勢而出,藍色的劍氣呈波浪狀直奔管季的咽喉而去。管季揮刀催動紅色刀氣擊散藍色劍氣。下一個瞬間,太史慈不再遊鬥,欺身而上,“當”一聲金屬相擊的脆響後,太史慈碧水劍劍身盪開五十斤重的馬刀,手腕一抖,瞬間加速,碧水劍便刺穿管季厚重的盔甲,刺入管季的心臟中。
那一刻,管季感覺心中猛然一涼,全身的力氣頓然失去,沉重的馬刀離手插入沙地中。他眼睜睜的看到太史慈從容的收劍,碧水劍歸鞘,一道血箭從他的胸口飆射而出。而後,失去重心的身體轟然倒於馬下。
太史慈根本不看管季的屍體,在紛紛下落的沙雨中,他撫摸著萬里沙的頭顱,用真情實意和寶馬溝通。體會到萬里沙的情緒由起伏轉為平靜,太史慈這才一躍翻上馬背。
等所有紛揚的細沙落於地面,太史慈已經策馬對著嚴陣以待的黃巾軍騎兵隊,面帶著微笑。
第二十二章 殺管季放生徐虎
面對主將的戰敗身死,波才面無表情,而管季一些心腹將領和親屬將領開始躁動不安起來。
太史慈面帶微笑,彷彿先前的定生死的決戰宛如千里之外的暴風雨一般,和他無關。而黃巾精銳騎兵隊開始出現騷動!
太史慈不等郭嘉和波才言語,便順手拿起插在沙地上的馬刀,持刀指著對面的騎兵陣喊道:“誰不服氣,誰願意替管季老兒報仇,儘可以上來廝殺……嘿嘿,來一個我殺一個,來二個,我殺一雙!……。”
太史慈的話還沒有講完,一些黃巾騎兵便揮動武器催馬直奔太史慈而來,“兄弟們,一起上,替管統領報仇啊……。”十個騎兵當頭,十餘個騎兵尾隨其後,剩餘的騎兵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太史慈可不管那麼多了,他雙腿輕敲馬肚,萬里沙便從靜止轉為急速的馳騁。一瞬間,太史慈便找到人馬合一的奇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