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戰的技巧和水平,當然,透過交手,太史慈發現自己的武學的造詣和金毛猴的身手還有不小的距離:每次試煉結束,太史慈累的像狗一樣,氣喘吁吁,大汗淋淋;而金毛猴還是一副怡然自得模樣,好像根本沒出過手一樣。
由此,面對金毛猴,太史慈有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也有強烈對自己不滿意的情緒:連金毛猴都對抗不了,自己以後怎麼對付兇狠的山賊?保護漁村,保護自己母親呢?……
為了避免金毛猴觸情傷情,太史慈自作主張,帶領金毛猴離開樹房,遠離猴兒谷,以行千里路的心態,開始遊遍冰火島的探查之旅……
三年多的修煉,太史慈雖然距離金毛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趕路的速度和以前相比,絕對是質的變化。三天後,太史慈帶領金毛猴翻越連綿的三個山頭,終於站在最高峰的頂峰上。
金毛猴蹲在太史慈的肩膀上,對周圍環境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而太史慈不一樣啊,從山林到山腳,從山腳到山峰,從一個山峰到另外一個山峰,真是處處景不同,十里不同天啊:山腳是夏天,到山腰就是春天,到山頂就是嚴寒的冬天了,每個季節的植物在各自的區域裡張揚的生長著……
由於趕路的速度很快,一路走來,太史慈很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啊。他真沒有想到冰火島居然有這麼大。比如此刻,他站在冰火島的最高峰,極目向北遠望,他居然還看到了連綿起伏的山峰最後面的二座山峰:一座是雪山,一座是煙霧纏繞的山峰。他禁不住內心的澎湃,開口長嘯起來……
雪上,刺破青山鍔未殘,猶如一把寶劍直刺天穹,極為安靜;雲霧山,猶如萬馬奔騰戰猶酣,配以繚繞的雲霧,動感十足。
一動一靜之間,讓人頓生深思明世之感,形散神釋,神遊八荒,超然物外……當然,太史慈還有現實的感受:一山還有一山高啊,無限風光在險峰啊。要不是登上這座山峰,自己恐怕還不知道還有二座山峰。而這二座極有可能是冰火島名字的來源。
而金毛猴不以為然的神情,也讓太史慈有所狐疑:莫非金毛猴到過那二座山峰?對了,那種藍色的果實和褐色的膽囊,金毛猴從哪裡獲得的呢?
太史慈向金毛猴比劃著,問詢內心的疑惑。可是金毛猴不理他,閉著眼睛假寐起來。
稍事休息後,太史慈馱著比自己強大許多的金毛猴繼續前進的步伐。越往北,空氣的溫度越低。對於修煉有成的人來說,溫度的高低不成問題,即便太史慈還是幾乎赤裸身體,僅僅穿著樹皮縫製的褲衩。
當然,左邊的草繩腰帶上彆著碧水寶劍。背後揹著自制的包裹,包裹裡裝著應急的各種山果。
使用踏浪身法趕路,消耗的真元內力,幾乎是同步的彌補;而消耗的體能,太史慈只能透過吃各種山果和必要的休息恢復。
再長的路程能長過趕路的步伐嗎?活越幹越少,路越走越短。五日後,太史慈終於到達雪山和雲霧山的腳下。
太史慈面前是空闊幽深的山谷,起源在腳下,終點未知,往左是雲霧山,往右是雪山。如此靠近二座山,太史慈明顯感覺到極寒和炎熱,極寒來自雪山,炎熱從雲霧山撲面而來。
太史慈想聽從金毛猴的意見:先往那座山攀登?而金毛猴閉著眼睛,不搭理太史慈。太史慈知道,如果是金毛猴舉著自己趕路,速度最起碼要快上一倍,而金毛猴出人不出力,一路也搭理太史慈。
無奈之下,太史慈閉上眼睛,聽從內心的召喚,聽從的身體的傾向。最後,雪山的聖潔取得了上風,太史慈睜開眼睛,發力便往雪上賓士而去。
第十章 冰雪山突見惡鬥
夜幕降臨,一輪磨盤大的月亮從太史慈的腳底下升起。看著煥發寶石一般光芒的月亮,站在雪山頂峰的太史慈忽然想到:哦,今天是八月十五夜啊。下一刻,月圓人不圓的感傷充盈他的心間。
感覺到太史慈情緒陡然變化的金毛猴,睜開眼睛打量著太史慈。它不理解,畢竟它是獸而不是人,沒有人複雜的情緒感受和變化,即便他很聰慧……
面對不停上升的月亮,太史慈一屁股坐在雪地上,雙眼潮溼地關注著……看到皎潔的月亮,他只想起母親充滿情誼,明亮的眼睛!
當然他心中也有正常人的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超然之情。
不知道過了多久,太史慈突然發覺雪山一處雪峰突然煥發七彩光暈,光暈盪漾之間,一座冰宮赫然出現。
太史慈凝目望去,隱約看到冰宮前有豆粒大的人形走動。此時,異境的出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