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頁)
牛水牛蔽野,南面南城整齊乾淨,西邊仍是金色的原野。背面錦官城一覽無餘。
看完川中,船又經重慶西行至瀘州,進入沱江,到達內江,在內江峨眉酒家吃了中飯,劉芳引皇上皇后到頂樓東頭,遠看江對岸的糖廠,只見煙囪林立,白煙如霧。劉芳說那就是內江糖廠,是我孫子敬仲和孫媳賀金蓮在經營,當即叫敬仲與金蓮來見皇上,並指金蓮牽著的小孩。這是我重孫,皇祖母已賜予了騎都尉的封號。
康熙帝:“敬仲,金蓮。你們開發沱江有功,理應得到封賞。皇后又把另一隻金玉手鐲戴在金蓮手腕上,金蓮連連稱謝。他又把知縣朱永年叫這過來,告訴皇上,朱知縣先就把對面的朱家壩留起,為建糖廠預先做了準備,酒店也叫他叫原地皮上的主人留下,等敬仲他們來買,他雖然沒財力建,但千方百計為開發沱江做準備,也功不可沒。”
康熙帝:“就是靠朱知縣這樣忠誠的人,朕的興國大業才可能實現。”
接著就過江去糖廠參觀了,眾大臣和督撫皆未見過製糖,這下可是大開眼界了,整個糖廠忙而不亂,井井有序,管理的很好,皇上直誇敬仲管理有方。敬仲夫婦向每位嘉賓送冰糖一盒。
接著去了資州,處看了市容,還看了江邊的大糖廠,看了十萬畝高粱地,看了幾萬頭牛放牧的山坡牧場,看了修建的重龍山酒廠,及修復的員工住的小鎮,還看了重龍山後山的二十幾個山頭的果園。
皇上對知州賀連升說:“連升,沱江流域的開發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像你的名字一樣應該得到晉升。”
賀知州:“臣謝皇上。”
離開資州到達資陽,又參觀了第三座糖廠。接著繼續北行到金堂,一隻船透過旗語與無極艦取得了聯絡,在前帶路引進一條支流到華陽,經過一段小運河後進入府南河轉入岷江,看了岷江兩岸一望無際的稻海,在岷江中穿行了半天,來到一處大田邊岸上,接著大家下船,上馬車,在行進中參觀正在收割的場面。康熙帝問陪侍的劉總督:”你這一片畝產多少斤?”
劉大人答道:“溼的有六七百斤,曬乾四百五十斤只多不少。”康熙帝下令去成都。車距成都二十里處參觀了川西錦官城,緊張而又繁忙的景象,讓康熙帝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又是車馬帶他們看了龍泉驛的果林。劉芳邀請大家到錦官城與果林之間的陸海居家中喝了茶,吃了水果做了短暫的休息。康熙帝說道:“走,看也看了,吃也吃了,該去成都議事了。”
回到成都,進入四川總督府大堂,康熙帝坐在上面,六部大人、各府督撫坐在下面。
康熙帝:“中原有句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此我們從京師順天府一船下來幾千裡,看了長江的漢江、嘉陵江、沱江、岷江,什麼是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四川就做到了,三年前我們也來看過,只重慶做到了,三年後,我們又來看,整個四川都做到了,這說明什麼?說明由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是能實現的,是能迅速做到的,我從提出建立太平盛世至今已三年,人家四川做到了,你們呢?做到了嗎?請各省督撫當著大家的面,談談你們為建立太平盛世做了什麼,你所在的省有什麼變化。”
各省督撫開始講自己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其中長江下游做的比較好,兩廣中廣東做的比較好,黑龍江因嶽雷夫婦的開荒種地也比較好。
康熙帝:“我國三大產糧基地均在長江流域,上游四川,下游兩江均迅速恢復天下糧倉的地位,而最大糧倉湖廣的總督談談你們的變化吧!”
總督徐邦道:“皇上,坦誠的說,我們實無多大變化。其原因是由於勞動人手均跑到四川佔田當自耕農去了,四川總督曾建議我們像他們那樣讓管家組織人來開墾。但他們四川是人死地空,可以任官府安排。我們是佃戶和長工出走,但主人尚在,並非無主荒地,官府無權安排。皇上,臣無所作為是有罪,但我有苦衷,我想象四川一樣開發出來,但我拿不出個好辦法解決土地的主權問題,皇上治我無能之罪。老髦昏聵我都甘願領受,因我的確沒改變江漢平原的舊貌。”
大家聽徐邦道講後,都感到湖北問題難辦,難道就這樣荒下去?更不行。
兩江總督張大人道:“解決湖廣問題可能對白髮蒼蒼的徐大人太困難了,這是需要有大智慧、有膽略、鐵手腕,而且極富有人才得行。”
湖北巡撫說道:“皇上,徐大人已談出了湖北問題的癥結之所在,我們既無大智慧,更無膽略與鐵腕。我也是古稀之年,力不從心了,臣請陛下允許臣告老還鄉,讓有能力。有膽略,敢任事的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