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2/4 頁)
園果樹鬆土、修枝、施肥。
修房的師傅很快將住房一幢幢的修出來。
接著又回來給高粱培土起壠,施二道肥。完工後又去八陣園收頭批水果。
管正仕帶人在鐘山、紫荊山一帶尋找,終於在明太祖朱元璋孝陵附近找到很好的泉水,這是花大價錢請相水師尋的,經李大人批准買了附近五百畝地準備建酒廠,先蓋幾排住房再說。這時又回重慶請來李氏兄弟的徒子徒孫五十人,帶了一套裝置,先到造船廠,一邊請師傅照著仿製五套,人員全到孝陵衛,趕建廠房。正仕請了五個建築隊,只花不到十天便將廠房建好,灶壘好,裝置也仿製好送來了,試釀開始了。
從長江進秦淮河繞到城南,進護城河便到酒廠附近,正仕把兩百人又調來修了條長五里寬一丈的大道,特為酒廠在江寧訂製了五輛全鐵製大車。運高粱進來,運酒糟出去。
第一爐酒釀出來。大家嚐了嚐,曲香夠了。但回甜味沒出來,原因在水,於是製作了幾隻大沙缸,將水進行過濾,第二次烤出來就正常了,再在火上做了些改進,烤出來的酒,不僅達到縉雲春的水準,而且還有超過。
於是。正仕在峨眉酒家設宴請來督撫鎮府縣五位大人品嚐,都認為很好,正仕請大人命名。
李大人:“請張制軍大人,命名。”
張大人:“正仕,你們在重慶的叫什麼名字?”
正仕:“縉雲春,因為唐宋人稱酒為春。”
張大人:“那太雅,百姓不好懂,不如干脆叫金陵大麴,通俗易懂。”
大家一致同意為金陵大麴。
正仕請張大人為酒坊大門題寫門匾。令管事拿出筆墨紙硯,放在鄰桌,張大人一揮而就,眾同仁直誇剛勁有力。
很快金陵大麴的銷售。上起京師,下至雷州,成為與縉雲春並列的二大名酒。
很快到了高粱收割季節。管正仕與鬱芙蓉來看收割高粱,又見大沙壩大部淹沒。沒淹的還露一片青青茂草,正好這時一位打漁的漁翁靠岸。芙蓉過去問道:“請問老爺爺,這個江心洲,什麼時候出來的?”
老漁翁:“這個沒個定準,一般來講,九月份就全露出來了,十月已是蔥綠一片了,直到第二年五月又逐漸被水淹沒。”
芙蓉:“老爺爺,我想在上面放羊,可以不?”
老漁翁:“從九月到來年五月,六七個月上面長得茂盛的很,但五到十月漲水了,你又把羊放在哪裡呢?”
芙蓉:“放在鐘山,我就這樣輪流使用。”
老漁翁:“小姑娘,你家是大財主吧,到處都是地。”
芙蓉:“財主到不是,就是地比較多。老爺爺,你忙,我有事走了。”
芙蓉回到正仕身邊,正仕問道:“你跟老漁翁在談啥子?”
芙蓉:“我問他這個江心島什麼時候再露出來?他說九月份。”
管正仕:“你有什麼打算嗎?”
芙蓉:“如果我們在酒廠背後那山谷裡買一千畝,用來養肉牛或羊,冬天和春天在江心島上放,夏天和秋天在山裡頭放,這樣可以得到輪休,也可養很多羊和牛。”
管正仕:“我覺得養牛好,牛個頭大,每天長肉多,一頭幾百斤,而羊子才幾十斤,沒得多少肉,也賣不了多少錢。”
芙蓉:“是的,還可以在山裡種些苞谷,苞谷就是精飼料,苞谷杆可以餵牛。”
正仕:“是的,你算過沒有,要種一大片地又要多少人力,又要養豬又要種菜,又是多少人力,我寧願買包穀作飼料,同時高粱杆也一樣可做飼料,這樣我只請幾個放牛的人就是了。”
鬱芙蓉:“正仕,你考慮的是正確的,這樣省好多心,省好多事。正如這裡餵豬都是從糧食幫的糧食作坊買麥麩和米糠。”
正仕:“這事再跟爹媽商量一下。”
倆人回去後,跟世敦、劉芳提出喂肉牛的事和他們的打算,以及江心島和高粱杆的利用。
管世敦也認為可以,但告訴他江水退了以後是沒有草的,二三月份才長出草來,牛真正能吃江心島上的草最多二三個月,同時冬天島上江風很大,牛在那裡是不長膘的。因此主要還是在山裡養,這要選擇具體的地方,最好是緩坡,這要具體去找,還有水源怎麼樣?爹明天陪你們走一趟。
第二天管世敦、管正仕、鬱芙蓉三人本打算沿著去金陵大麴的酒廠的路進山,尚未進山,管世敦就不走了說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原來就在此山坡。”
他指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