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第3/4 頁)
建做派是大隊伍、快速度、短時間,十月初,大部分獨棟別墅便建成了領了鑰匙。
根據事先的通知,完工的建築隊紛紛轉往鳳凰嶺,單價照舊。只不過鳳凰嶺的建式是蛛網式,以惠民商城為中心佈置道路,佈置別墅,院落式一百座集中在一片,透過木工幫的幫主再招了幾十個隊,加快建設速度。
管家又在各地商會及管家幾大商城、酒樓進行預登記,在登記處可見牛欄山鳳凰嶺別墅的地址、交通,樣式,先交押金五十兩,登記了有不要的就不退押金,有錢人紛紛登記,這回是按登記的放號,互不重複,十天下來,已所剩無幾了。
到臘月也初具輪廓了。管氏產業總公司通知交款拿鑰匙,十天內不交的宣佈編號作廢。果然在十天內五萬棟購房款全部收齊,二千五百萬又進了湖北開發銀行。
過年時節。崇仲、明月邀請湖北總督五爺爺及巡撫、譚遠將軍,及漢陽知府,武昌知府去快活嶺去參觀避暑辦公別墅,當場給了鑰匙,去牛欄山鳳凰嶺的更絡繹不絕,對自己的別墅都很滿意。
為他們正仕、芙蓉夫婦經過幾天的航行回到重慶五福宮,立即與爺爺講了上海和武漢的情況,表明他此次回重慶是專門為重慶父老鄉親、官紳百姓修避暑山莊,地點選在江南的銅鑼山脈和北碚的縉雲山。
管上學:“縉雲山怕不行呦。我們管家已全面開發利用了,只有看南岸的銅鑼山了。”
芙蓉:“爺爺、婆婆,還有件事情要請爺爺婆婆斟酌。”
管上學:“啥子事情?”
芙蓉:“我們上水船走到巴東,停船上下課時,見一群年輕人揹著行李在等去巫山的船,聽他們好像在說,大寧鹽場開工了,他們去哪兒煮鹽,我在想。大寧鹽場因系自流鹽泉,好辦,現已由官府組織開工,由當地官府控制。沒機會了,然而另一馳名的雲安鹽場卻沒有動靜,若我們趁機把雲安鹽場買下了。那可比合川鹽場大多了,將建成一樁大的產業。定會獲利多多。”
管上學:“雲安鹽場與大寧鹽場在前朝皆有萬灶鹽煙之稱,兩朝交替。兵火連連,皆銷聲匿跡了,雲安鹽場若沒有重金是不能恢復的,故至今沒人問津,如今我們有這個實力,可沿用你爹開發合州鹽井的路子,定能打造成一個巨大的產業。”
芙蓉:“我立即東下雲陽,去把大安鹽場買下來。”
管上學:“隨著四川經濟的復甦與發展,有錢大戶的增多,打雲安注意的人便會出現,因此宜早不宜遲,安頓好後立即帶上侍衛東下。”
回重慶的第三天芙蓉與合州鹽場的管事餘安東表叔帶著侍衛東去雲陽,翌日下午便來到雲陽縣衙,知縣傅文濤見是三品兵部郎中的鬱芙蓉的投刺連忙出迎,說道:“鬱大人一向隨管大人與劉大人在東邊貴千,成果累累,今天來到蔽縣,是蔽縣之幸,不知有什麼要吩咐讓我辦的?”
芙蓉:“我看了貴縣雲安鹽場一帶冷火秋煙,不知怎麼無人問津,這可是一大損失。”
傅文濤:“誰說不是,但恢復昔日萬灶鹽煙沒有上十萬兩想不敢想,故沉淪至今,讓大人見笑。”
芙蓉:“我此次來就是奉爹媽之命與傅大人商量重開雲安鹽場的事,具體做法就是將鹽場之地作價買給我們管家,讓我們出資把它逐步恢復起來,如傅大人同意這個防範就請說個價。”
傅文濤:“管家財力雄厚,說實在,挽救雲安鹽場非管家莫屬,目前鹽場除了方圓二十多里荒地什麼也沒有,這一萬多畝,鬱大人拿一萬兩就歸你們開發了。”
芙蓉當即拿出一萬二千兩,遂給傅文濤,說道:“多的錢是贈給傅大人的辛苦費。”
傅文濤出以收據,註明:“雲安鹽場所有土地歸管家使用。”
傅大人親自陪同芙蓉二位去雲安看了地界,住在鹽場附近的人見有人在勘察鹽場,立即前來打聽什麼時候恢復鹽場,芙蓉乘機向打聽的人宣佈,立即恢復鹽場,現鹽場已屬重慶管家,馬上進行招工,優先錄用原來鹽場的匠師,請十天後來聽準信。
傅文濤:“鬱大人,前朝萬曆時有人修了個《雲安鹽井志》附有不少圖,是雲安極盛時的樣子,轉去後我即送給大人參閱。”
芙蓉:“好極了,就按極盛時的規模修復,謝謝你,傅大人。”
三人立即轉回縣衙,傅大人取出《雲安鹽井志》遞給鬱芙蓉,芙蓉立即在大堂翻了起來,半個時辰後,基本翻了一遍,說道:“傅大人,省這本書,一切我心中有數了,但經營辦法要完全改變,不能再搞“萬灶鹽煙”的老式經營,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