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第2/4 頁)
識攻守之法,三日之後,房才再次展開第二輪攻勢。
此役因這分魂早有所防,因此原承天的進展比第一次要遜色許多,差不多是剛剛探進對手靈識,就被對手迫了出來。
原承天也不氣沮,略略調息之後,又再次攻將過去。對方雖是靈識強大,可一旦消耗了,就無計復原,自己仗著體內別出仙芽,這禪識復原的能力可就強得多了。
這一日連番數次,原承天與這縷分魂鬥了個不亦樂乎,那分魂終因靈識復原緩慢,已呈力不能支之像了。
原承天雖然也是覺得疲倦不堪,但更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之理,此刻收手,豈不是將全域性斷送?
當下強忍禪識消耗殆盡時那種全身極倦之狀,再賈餘勇,以圖最後一擊。
這分魂的靈識已是油盡燈枯,如何還能抵禦原承天的進攻,略觸之下,就是一瀉千里,讓原承天的禪識再次攻到靈識深處了。
原承天雖是極其疲倦,又怎能錯過這等良機,勉力將禪識在這分魂中一掃,終於探到此分魂的最深處,也就是存有記憶之地。
修士的記憶其實便是修士安身立命的所在,哪怕是肉身消失,只要記憶猶存,仍可尋機恢復。但若是記憶一失,就算是真正的殞身了。
原承天探進分魂的記憶之後,原想隨手一掃,就此將這記憶消除,可是忽的發現,此分魂的記憶之中,竟是暗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第0614章運玄辯器分別忙
原承天既探得這分魂暗藏的秘密,也不著急就此吞噬了這分魂,否則一旦吞噬之後,這分魂中的記憶也會大半消失,就此變得殘缺不全。
因此,他先將那分魂的所有記憶探得明白,這才安然退出,此時他的禪識也消耗殆盡,吞噬分魂一事,只好留待他日了。
原來這縷分魂已經探得,那大修碎裂之後,其中大半分魂,都墮落到九淵地宙之中,凡世,昊天所存,不過是一二成罷了。這縷分魂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就立下誓言,想在修成羽修境界之時,進入九淵地宙之中,以尋找大修分魂。
只可惜這縷分魂的主人壯志未酬,就在與其他修士爭鬥之中將身殞滅,一縷分魂也被那海中巨蚌吞了去。
修士的元魂沉淪冥界,倒不算奇事,可沉淪到九淵地宙,卻是非比尋常之事了,若非從這縷分魂中的記憶發現此事,原承天又怎能知道。
原承天在感嘆這縷分魂的遭遇時,也不由心中生出疑竇來。
他此世若非是在玄焰谷中得遇巨禽,怎知自己就是大修分魂,為何在自己初世修行時,上天卻不垂兆?這其中又有何緣由?
莫非天地視這些大修分魂,卻有高低貴賤之分,或者是存了某種神秘的標準,若那未能達成標準的分魂,上天便不告知詳情?
心中既存了此念,就復思自己初世之修來。自己的第一世時,就是一個純粹的丹修,每日只顧著製藥丹,不理紅塵俗事,約莫經過四百餘年修行,方才得入昊天,這樣的速度,著實是比尋常修士晚了許多。
不過那丹修的好處,就是壽限極長,絕不用擔心壽限用盡而未能修成相應境界的。雖是如此,原承天前世仍是有幾次衝玄破境,都是恰恰卡在壽限將盡的關口,想來也是僥倖。
而入了昊天之後,自己依然如故,仍是隻與靈草仙花為伴,足足修了近八百年,才入極道之修,而從極道至大羅金仙,則又花去三千五六百年。
若論意志之堅,恐怕誰也敵不過初世時的自己,但若論修行的速度,只怕這世間九成能得入仙庭的修士,都強過自己去。
正因為自己沉迷丹道,修為雖是進益了,可實力卻比同等級修士弱了許多,鬥法的經驗更是不足,否則也不會在與魔魁爭鬥時,誤毀了飛昇之殿了。以他當時大羅金仙的修為,原該將魔魁輕鬆拿下才是。
是以此役之後,自己雖然誅殺了魔魁,也算立下微功,可賠上了飛昇之殿,那代價可就過於高昂了,只是因此就此降下九世輪迴之劫,原承天公心自問,也覺得略稍嚴苛了一些。
由此看來,自己的初世之修,當可讓世間諸修引以為戒,那丹修雖好,卻不是真正的修行。這也是原承天此世之修時,絕不肯多修丹道的最大原因。
他此世之修,於衝玄破境之時,幾乎不曾用過丹藥之力,與初世相比,可算是痛改前非了。
原承天心中隱隱覺得,自己初世之所以不聞大修分魂之事,或許就和自己沉迷丹道,以及性格過於溫和平庸有關。但這也是自己的胡思亂想罷了,又哪裡能做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