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部分(第3/4 頁)
只因小冥界之中諸多元魂皆是當年仙族弟子,是那仙族的根基,若是小冥界元魂見欺,仙族如何在昊天立足。可見鬼修之道縱有逆天之處,亦不可廢。”
靈幽微微點頭。
原承天又道:“若那冥界元魂不受保護,被心懷鬼胎之士肆意滅了,自然是輪迴中絕,天道不存。這也是鬼修存在的唯一理由了。但鬼修稟性貪頑,其修行之道殘忍之極,若容那鬼修坐大,則億萬生靈皆遭劫難。天地因此設限,不讓鬼修超越鬼尊境界,其中可見天地的良苦用心。”
靈幽禪師嘆道:“承天之言是也。”
原承天道:“我此次諭天告罪,正要一試那天地的態度,想來禪師亦想知天地如何處置了。若那天道不公,別說禪師,便是承天亦要與他討個說法。”
靈幽禪師不答,便走到另一間草屋去,片刻後迴轉過來,手中已多了一卷畫。
禪師便在案上將此畫展開,就見那畫中物事正是小冥界之景,原承天這才知道靈幽禪師已允所請,不由與九瓏相視一笑。
靈幽禪師就指著畫中一處道:“若要設諭天台,非此處不可。”
原承天道:“若設諭天台,需得擇一處清氣精純之地,才可使諭天之人的心意不受濁氣所摭,直達仙庭。莫非禪師所指之處便是如此?”
那冥界之所以無法設諭天台,便是冥界之中,清氣皆無,而小冥界與冥界不同,此界因是借混沌殘境一處形成,故而天地精純清氣猶存,只是以小冥界之大,一時難以尋到罷了。
靈幽禪師道:“此處本為小冥界的源頭,那小冥界形成之初,也不過是數丈大小罷了,其後借天地造化之妙,這才擴大地域,形成今日之小冥界,承天若設諭天台,非在此處不可。”
原承天心中暗道:“此修究竟是稟公無私,還是心存圖謀,只需去那所指之處便可知道了。”
只因諭天台所設之處清氣若是不存,則難以將此間之事明達仙庭,到時仙庭既受蒙弊,所懲必是輕了。
在原承天心中,只盼著這位靈幽禪師莫要因由著這份偏袒之心與天道背道而馳,只因若是連這位禪修高士,也無法稟公無私,受那鬼修之道的影響,則鬼修改造更是困難重重了。
那鬼修之道,畢竟已存在千萬年,若是一朝廢棄,必然引起軒然大波,此之謂欲速而不達。落伽無那所行之道,便是如此。
但原承天行事,卻不肯這般決絕,那世間萬事萬物既然存在,就必然有他的道理,憑一時的好惡輕易的去否之滅之,不過是徒亂天下而已。
於是心中先存了疑問,對靈幽禪師揖手道:“既得禪師指路,承天這便前去,承天的三位部屬同伴,還請禪師放出陰沌才是。”
靈幽禪師笑道:“我既允你設諭天台,怎能再扣你部屬,只怕這三人先你而去了。”
原承天這才歡喜,再向靈幽禪師行禮。
九瓏道:“我也隨承天去走一遭。”
靈幽禪師哈哈大笑道:“自然是要隨他去的,難不成留在此處,陪著我這個無趣的鬼修不成。”
原承天聽他自承鬼修,心中微微一動,靈幽禪師雖修成無上神通,卻仍是一名鬼修罷了。
當下與九瓏並肩出了草屋,九瓏將原承天手掌輕輕握住,將那衣袖垂將下來,蓋住了二人手掌,此之為欲蓋而彌障了,又怎能瞞過靈幽禪師的眼睛。
不過那靈幽禪師自然只作不知。
原承天暗道:“不想此番又能和瓏兒並肩行事。”心中無限歡喜。
二人走到院中,九瓏拉著原承天走到那梅樹前,轉首嗔道:“承天,自你與我相識相遇,你也不曾替我摘一朵花兒。”
原承天聽九瓏此言,心中大窘,這等私情的話兒怎好在他人面前說出,說來他諸法皆修,且又無一不精,偏偏於男女相處一事矇昧無知之極,又怎知道如何去討女子的歡心?
但九瓏既然開了口,別說一枝梅花,便是那天上的日月,也要替她摘下來才是。
就忍著心中羞愧,將那株梅花瞧了又瞧,終於選中一枝開得最盛的梅枝,輕輕折了下來。
九瓏接過梅枝,剎那間玉容綻放,也不知有多少歡喜。原承天心中不解,忖道:“一枝梅花而已,怎的就令她如此歡喜?這世間女子的心思,當真揣摩不透。”
就見九瓏持花在手,瞧了又瞧,那梅花襯著九瓏無雙驕容,真個兒是美不勝收,只是梅花雖好,又怎及九瓏。“人比花驕”四字,說的最恰當不過了。
九瓏忽道:“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