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民壯們互相看了看,一個漢子大著膽子道:“真的可以嗎?”
“當然。”沈石回答。
“大夥兒怎麼說?”漢子問其他人。
“去吧,去吧,反正郭北也呆不下去了。”
他們聽了王縣令的令幫助包拯他們,但是同時他們也得罪了郭北縣的本地勢力差吏與蘭若寺。
得罪了這兩方,基本上就等於得罪了官與地方民望。官府找麻煩,鄉親戳脊梁骨。
不是實在受不了了,他們也不會正辦著喪事,一聽說沈石他們要走,喪衣也沒脫,便急忙趕來。
“好!既然你們為我沈家部曲,隨我去取賞格。”沈石又說。
“住口!你要到何處去取賞格?”王縣令急了,大聲阻止。
沈石卻笑了,伸手一指郭北縣不遠處的集市:“賞格,那不是嗎?”
“你敢!那是朝廷的集市,你若是動了,便是謀反!”王縣令急了,大聲道。
“謀反?好大的帽子!十年鬼市,一朝變官市。王大人,他們給了你多少?”
沈石一點兒情面也沒給他留,沈石舉起手中的將牌道:“奉太宗皇帝旨意,自有軍賞,違令者,斬!”
沈石才不怕他。他有官威,沈石這兒有王命。
雖然這王命是一百年趙匡義頒給他家老祖的,應該是沒什麼效力的,但是誰讓趙匡義愛面子,打輸了仗,這王命一直都沒兌現不說,他也不下個旨意廢除這王命。法理上,沈石這王命就是有效的。
“是,大人!”
而這幫民壯就更弄不清這裡面的道道的,反正他們只知道沈石有王命,是帶他們領賞去的,這還有什麼說的,怎麼會不去。
說起宋朝給人的印象就是有錢,現在人說起宋朝都會冠以富宋二字。但是有錢的宋朝卻發生過一個,與有錢絕不匹配的奇怪現象。那就是宋朝時期的百姓起義是歷朝歷代最多的,南北兩宋統治的時間是320年,但是這三百二十年裡有史書記載的起義就發生了434次,一算下來平均一年爆發1。3次,這樣高的頻率堪稱歷代最強。宋朝的農民起義從建國開始就沒斷過,公元993年北宋都才剛建立沒兩年,王小波、李順就在四川起義,之後還有徽宗時著名的方臘、宋江起義,到了南宋又有鐘相、楊么湖南起義。
那真的是一呼百應。比起造反,沈石這叫個什麼事兒。
“你……你這是自絕於士林!”王縣令的臉刷的一下子全白了。
怎麼會這樣?他不是沈家嗎?那個一心做文人的沈家?
王縣令是瞭解過沈石的身份的,畢竟是真正的功臣,怎麼會不去了解。瞭解了之後,他才好操作。
而根據他的瞭解,沈石,或者說沈家不應該是這樣的才對。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膽子?他不想做文人了?
然而他又怎麼明白一個偽軍人對軍人的熱愛。與這個時代不同,沈石的時代更流行的是:爺們手下的兵絕對不許讓外人欺負了。
“等一下,等一下。沈兄,沈兄,莫急!莫急!我與大人商量一下。”
這個時候,公孫策見沈石玩的這麼大,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先是勸沈石等一下,接著便又與包拯說道,然後與包拯一起與王縣令講數。
其實在沈石舉出王令的時候,王縣令已經是急了。
金錢是好,但是他更怕這幫配軍真的造反啊!
就大宋這年平均1。3次的適反率,哪個當官的不怕?
為了替蘭若寺出口氣,硬捫下這筆錢,妥妥的不值啊!
“王大人,百姓為郭北出力,賞賜是不是還是發下一些的好。”包拯勸道。
“不發!不過一些民壯,他們還能反上天不成?”王縣令竟然沒有讓步。
包拯看向公孫策,這畢竟是郭北縣的內政,他可以勸,但是勸說不成,包拯也不好說強硬的話。
公孫策眼珠子一轉,突然哎呀一聲道:“大人,這沈氏可是將門。”
“將門又如何?大宋的將門多了去了。”
還以為是什麼,不過是個將門。或許我還是可以拖過去的。
大宋的文官從來不怕什麼將門。公孫策的勸說反而讓王縣令心生僥倖,或許他還是可以站在蘭若寺一邊。
公孫策卻是勉強擠出一絲笑容,看著沈石的眼中滿是忌憚。
“沈家很厲害?”包拯詫異的看著公孫策。
“何止厲害啊!”
公孫策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