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4/4 頁)
“如今孩子簡在帝心,親家也不用多想,只要孩子辦下了疫病,這些禮品就算咱們收了,朝廷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穆老爺子可不是來添堵的。而且女兒家好,這沒什麼不好。
“可是這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官聲?”沈母又道。
穆老爺子大笑道:“這有什麼好影響的。娃子在救他們的命。就是找大夫,也是要給錢的。”
這才哪跟哪。穆老爺子覺得女兒女婿這是離開京師太久了,已經不熟悉這裡面的門道,所以他這個當爹的要為之把把門,拿拿主意。所以,他順利實現了對嫁孫女兒的再議。
“唉!這孩子,毛毛躁躁的,過去,他沒個事做,我是擔心,如今有了官位,也有了差事,也算是光宗耀祖,倒是應該為他終身大事操持一下了。爹,你看咱們上哪家提親的好?”
“這還用上哪家?當然是自家了。親上加親!”老爺子眼一瞪,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不滿。
肥水自然是不流外人田的。
“岳父說的是,只是咱家過去是武將。現在沈石又得了這麼個差事,我覺得怎麼也得找個知藥,會診病的才好。岳父,您說呢?”
沈父是很怕自己這便宜岳父的,畢竟他拐了人家女兒的手段可不光彩。但是現在關乎兒子,他怎麼也是要開口的。
防疫病啊!是那麼好防的?他們家又不是什麼醫藥世家。萬一這病沒防住,再把自己摺進去……
這不是沒可能的。疫病一旦起了,可不認你是不是當官的,說要你小命兒,就絕不含糊。
“這有什麼難的?讓兒子徵一些大夫的役也就是了。”穆老爺子說。
國家誕生之後,為了養活大批的軍隊、官吏以及滿足公共需求(如:興修水利、城堡和道路,救災等),必須籌集經常性的、固定的經費,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特徵的稅賦力役便隨之產生了。
除了稅,便是這役了。役分“兵役”和“徭役”。穆老爺子說的役自然不是兵役,而是徭役,《辭海》的解釋是:古代國家強迫平民主要是農民從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