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鳥鳴聲、猿啼聲,甚至還有遠處山下長江激流奔湧而過的波濤聲,可就是聽不到半點人聲入耳。
神女的洞府所在,與他跟李莫愁原先所在的位置,其實並不太遠,只是路不好走,彎彎繞繞。算直線距離,也就不到十里路的樣子。
尹治平這時沒在下面尋路而行,而是直接展開輕功,從樹頂奔過。再加上以輕功趕路,速度也是快了許多。沒過多久,他便尋到了之前與李莫愁所在的位置。
他記得那裡是一處突出的山崖,崖上還生有一株大楓樹,算是比較明顯的標誌物了。只是行到近處,他忽然停下了腳步,臉上顯出驚愕之色。
那裡確實是生有一株大楓樹的山崖,可是不知為何,這裡竟然搭建起了一座簡易的竹樓。竹樓的竹子都已幹黃,顯然不是新建。
尹治平以為找錯了地方,這裡只是一個相似之處。可仔細分辨,確實便是這裡不錯。但為何會忽然出現了一座竹樓,這就難以解釋了。哪怕他離去後就立馬有人搭建,也不可能這麼快。
竹樓一圈,還有用竹子交錯圍起來的一圈半人高的籬笆充作圍牆,並圍出一個小院。院中還開墾出了一小塊土地,種著時令鮮蔬。這些東西,更不可能那麼快就弄起來了。
尹治平在原地呆愣了好半晌後,方才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向那座竹樓走了過去。
走到依舊是用竹子製作而成的院門外,他忽然瞧到裡面竹樓中下面一間房門開啟,走出來一個身著粗布衣衫的婦人。
那婦人看上去有四十來歲,以一塊青布包頭,身材微胖,面色發黑,相貌尋常普通,只是瞧起來頗為粗壯了一些。不過她臉上右邊處有一道從眼角直劃到嘴角的刀疤,瞧起來頗是猙獰可怖,給她憑添了許多兇厲之色。那婦人手裡拿著把鋤頭,瞧起來是要到地裡勞作。
這婦人尹治平自然是毫不認識,全無印象,心中不由更是稱怪。竹門是有一人多高,能將人的身形擋住。他怕那婦人瞧不見,轉到竹籬外,左掌以拇指扣無名指豎在胸前,行了個道家的稽首禮,出聲招呼道:“這位大嫂請了。”
婦人聞聲轉頭望來,待瞧清了他樣子,忽然面上現出驚異之色,喊道:“你等一下。”扔下手裡的鋤頭,又急忙返奔回竹樓中去。
尹治平心下更是奇怪,滿眼迷惑不解之色。
不片刻,那婦人便從竹樓中奔出,手裡執著一幅畫卷。急奔到尹治平身前三、四步外,與尹治平隔籬相對,然後高舉起手,將畫卷展開,仔細瞧一眼尹治平,再又瞧一眼畫卷,似在與畫上所畫的比對。
“難道這畫上畫的是我?”尹治平暗道一句,心頭更加疑惑了,又請問道:“這位大嫂……”
話未說完,那婦人已驚喜地叫道:“果然一樣。”然後盯著尹治平道:“你是尹治平尹道長罷?”話裡雖還有些相詢的語氣,但卻已大是肯定。
尹治平道:“正是在下,不知大嫂何以識得我?”
“你看。”婦人大是欣喜地將手裡的那幅畫翻轉過來,畫面向著尹治平,請他觀看。
尹治平一看之下,發現那畫上畫的果然正是自己。以工筆細細描述,畫得甚是肖似。畫中他正面而立,羽衣星冠,長眉俊目,一手負在身後,一手扶著腰間長劍的劍柄,面上還微微含笑。顯得謙和有禮,看來實是有道之士。
再一細瞧,尹治平發現畫的右上角還題著幾行字,只一看他便認出來了正是李莫愁的字跡。顯然這一幅畫,也是李莫愁所作。
再看那幾行字,卻是一首詞,詞牌名題得是《臨江仙》,詞曰:“潯陽江頭初見,梧桐樹下追識。曾恨挫骨揚飛塵。洞庭君山樓,生死念微轉。揚帆大江西去,碧海桃花東來。心合同修玉女劍。巫山夢**,曲終人不見。”
這首詞裡寫得正是他與李莫愁之間的事,他與李莫愁在長江之畔初遇,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地方,但確實是在潯陽附近。後來他一直追著李莫愁,待李莫愁挾質稍作脫身,他又悄悄跟隨,追到了一棵梧桐樹下。
“曾恨挫骨揚飛塵”,李莫愁這是說曾恨不得把他挫骨揚灰。
“洞庭君山樓,生死念微轉”這兩句,是說洞庭君山上發生的事。尹治平細思一番,便猜到應該是那日早上他入定練功,李莫愁正恰值闖進來,卻沒有趁機對他不利。
他後來醒轉,曾問過李莫愁是否有趁機對他不利的想法,但李莫愁當時卻否認。現在透過這兩句詞看來,李莫愁當時是曾有過對他不利的想法的,甚至想要殺了他,而且有機會得手,但李莫愁卻沒有動手。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