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但是方丈卻不加躲閃,眼看木劍就要刺到身上,秋心此時欲要收劍卻已來不及了,木劍順勢而去,穩穩次在和尚咽喉,但是並沒有血濺當場的景象,木劍停在方丈身前半寸便再也不能挺進分毫。
秋心見此,連忙收劍,道,“方丈贖罪,小子一時心急,險些釀成大禍,只是要我遁入空門,從此常伴青燈,我是怎麼也做不到。”
方丈見秋心心意如此堅決,不惜刀劍相向,如此相逼,恐怕只會適得其反,嘆聲說道,““此事倒是老衲做的不對,只是那《神劍訣》實乃是大凶之物,非人力所能駕馭,施主所練之劍恰是此書,恐會迷失心智,釀成大禍,所以老衲才會出此下策,強留施主於此,以山上佛性壓制施主魔性。”
“大師此言多慮了,在下修煉此劍訣多時,並未有任何不適,若是他日真如方丈所言,秋心定當上山,剃度出家。”秋心此語,語氣堅定,不由分說。
方丈聞此言,道,“施主,你可知這山上菩提樹,從何而來?”
說完看向山中菩提樹,只見上下香客絡繹不絕,上山朝聖。
第十三章 一切由心
第十三章一切由心
秋心順著方丈目光看去,入眼盡是金色佛光,人影在菩提海中沉浮。
菩提樹葉顯金黃之色,主幹粗大,迎風巋然不動,只有樹葉發出“嘩嘩”聲音,樹叢間佛家小廟與其相輔相成,巨大的山道直通山頂,平整光滑的岩石反射出刺目光芒,一直延伸到山下遠方,使得整座須彌山威嚴壯觀,似能包納世間一切罪惡因果。
“菩提非菩提,只因佛陀在白杉樹下悟道正果,白杉樹才感受佛陀恩惠,成為佛家聖樹,世間之人才稱之為菩提樹,這滿山菩提樹也非菩提樹,是我密宗代代高僧坐化之前從凌家所種白杉林中移來,白杉多刺,樹高而易折,每代高僧年老之時都要下山,赤身以僧衣縛其與背,一步一步背上山,以血染之,以念浸之,最後坐化在樹下,才將菩提樹種成。”
秋心無言,山上菩提樹少說也有幾千棵,要將其種成林,將要要耗費多麼大的精力,忍受多麼大的痛苦,真是令人敬佩。
此時方丈又接著說道,“世人常說我佛慈悲,因而來此參拜,但是世間之痛皆為我之痛,世間之惡皆為我之惡,佛門弟子甘願萬惡加身,也要淨化世間之惡,但是世間之人何止千千萬,世間之惡何止千千萬,僅憑佛門子弟哪裡能化解,直到坐化也甘願流血染土,搬來這一棵棵菩提樹,將須彌山化作佛門淨土。”
秋心心中默唸,世間之痛皆為我之痛,世間之惡皆為我之惡,後又說道,“世代高僧之舉令人敬佩,佛門淨土之地讓人嚮往,但秋心凡塵俗世未了,親生父母還未見過,孝道還未盡過,實在沒有佛家的大慈悲,大追求,能夠一心向佛。”
方丈並未理會秋心所說,接著說道,“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捨去皮囊,投身苦海,度化世人,但是度人者自度,塵世萬千凡人自度,才能消除世間的一切惡由,這才是佛家真正目的,施主你可明白?”
秋心說道,“大師所說句句戳心,雖然小子做不到感化他人,但是習武之人自當坦坦蕩蕩,一切由心,方是正道。”
方丈聽聞此語,連道三個“好”字,接著說道,“施主所悟恰是如此,老衲之言正是此意,施主確有慧根,與佛相近,你既無意修佛道,還希望施主記住今天所言,來日莫要忘了,最後再贈施主一句話,世間萬般惡相為虛像,惡由生惡果,今日之因必成他日之果,若是施主心胸坦蕩,修得那兇物又有何懼,老衲話已至此,何去何從,全憑施主一人定奪。”
“今日聽大師此語,秋心感懷備至,以後一定一心向善,不會辜負方丈教誨,這便下山去了。”說完便帶著小白下上去了,一主一僕心有靈犀,早在秋心和方丈動手之時,小白就跑到房中拿來行李,準備隨時跑路,秋心見了,直誇它懂事,一路嬉鬧著下了山。
秋心走後,方丈望著他們下山的背影,暗自感嘆,不談因果,他真的心靈至誠,身具慧根,又像是一個佛門弟子,可不要重蹈那人覆轍才好,如此想著,抬眼看向東方,輕轉佛珠,不知在想些什麼。
“師父,那人你可認識?”
“只是像一個故人罷了。”恩施從來沒有見過師父露出如此神情,心中也對那個年輕人充滿了好奇,短暫對話之後,師徒二人回到院中,只剩下山道上來往的香客和滿山遍野迎風而立的菩提樹。
從山上下來之後,秋心又認真想了想方丈所說的話,似乎話中有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