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生子八人,長曰南極長生大帝。亦號九龍扶桑rì宮大帝。亦號高上神霄玉清王。一身三名,其聖一也。”
俞和站在藏經室的門口,渾不知身外發生了何等變故,他只覺得一道浩瀚的神念注入了識海,無窮無盡的金書靈篆,好似長河入海般的湧了進來,繞著在祖竅中的六角經臺一旋,便投入了經臺之上的青玉sè光團中。
耳邊有無數的聲音在呢喃著,似乎還有人在高聲呼喊,可俞和都分辨不出含義。
對於俞和來說,似乎過了很久,又似乎只有一瞬間。可長鈞子卻看得分明,藏經室zhōngyāng的玄玉六角經臺上,那本厚重的金書一頁一頁的,從頭翻到尾,又從尾翻到頭,足有一盞茶時分,最後終於整本翻過。當赤金sè的封皮蓋下,整個藏經室中異相盡斂,聲息俱寂。
俞和身子一顫,口中噓地吐出來一口長氣。睜眼就看到長鈞子的詫異眼神。
“你這是在攪什麼玄虛?”
俞和存思祖竅,只見那六角經臺依舊如皓月似得高高的懸著,沒有半分異狀,伸手撓了撓頭髮道:“回稟前輩,天道為證,晚輩實在是無心之舉,自也不知究竟為何如此。”
長鈞子眼露金光,在俞和身上來來回回的掃視了半晌,卻也看不出什麼端倪,挑眉道:“老夫倒是看走眼了,你小子身上秘密不少,而且這機緣福運,可是深厚的很啊!”
俞和臉上一紅,急忙擺手。
長鈞子指著那藏經室zhōngyāng的玄玉六角經臺道:“這經臺上面放的,恐怕是上古神話中的《高上九霄玉清真王大金書》,此書乃是南極長生大帝的根本經,雖然估計不是真本,但也極具玄妙,尋常修士道心太淺,只要一看這經文,就立時會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只yù盡悟其中無窮玄機才能醒轉。但這神帝根本經豈是我輩煉氣之士能洞悉的?方才藏經室中的那些人,便是在無止境的苦思中,枯竭了心力,這才身化塵灰的。我唯記得有一人,他目不能視物,所以不被這經文所攝,並未坐化於此。我法身乃是化外天魔,亦魔亦道,因而對這經文還能抗拒一二,我方才見你目注經臺,面露迷茫,本以為你也要就此沉淪其中,卻不想你小子身上也不知道藏著什麼天大秘密,居然能壓制住這南方神帝根本經,反令這經文為你所攝。我本以為,以我長鈞的九五至尊命數修真,只消渡過了命劫,當是氣運齊天,鴻福無雙。今rì看到了你,才知道我這等淺薄的福緣,在你面前實在是不值一提!”
長鈞子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弄得俞和有些不知所措,連忙擺手道:“前輩是妄自菲薄了,俞和不過是小小的末進修士,還丹未成,大道難期。機緣福運一說虛無縹緲,哪裡能比得上前輩萬年道行,功參造化。”
長鈞子也不願再搭理俞和,只是搖頭嘆氣,他走進藏經室中,把手一招,此處存放的千百仙家經典便紛紛飛起,化作一點微塵大小,落進長鈞子的掌中,唯剩下zhōngyāng玄玉六角經臺上的那本厚重的金書。這《高上九霄玉清真王大金書》便是以長鈞子的萬年修為,也是鎮壓不住,只能留在這白玉石冢中。
兩人穿過了藏經室,前面又是漫長的甬道,甬道盡頭,依舊是兩扇並未合攏的金鱗大門。
長鈞子默然的推開了大門,眼前又是一間百丈方圓的石室,石室穹頂上,綴著千萬顆夜明珠,作二十八靈宿的樣子,拼成南方七宿的明珠,尤其明亮。
地面上有九座白玉臺,每座白玉臺上,都有個玉盤,玉盤中放著一張金紙仙符。看起來,這每個玉盤中,本該都放著一件什麼東西,並用仙符鎮壓,可如今已全被先來之人帶走了。
“這是間藏寶室,這裡本該有九件仙家重寶殉葬,可惜已被人全數取走,估計是那盲眼的修士所為,也不知他帶著這九件重寶去了何處。”
俞和對法寶倒是沒什麼興趣,他缺的是一把合手的飛劍,倒也不知這九件重寶中,是否有把飛劍之類的。
兩人穿過空空如也的藏寶室,長鈞子倒並不甘心,一邊走一邊施展他的天目奇術,放出百道金sè的目光,在藏寶室的每個角落掃來掃去,可惜最終也一無所獲。
藏寶室後面,便沒有了甬道,腳下是一個百丈深坑,有道金sè的虹光,橫在深坑上,虹光的另一頭,是一扇霞光四溢的雲門。
深坑底部,有座巨大的青銅九龍鼎,這銅鼎也有百丈方圓,把那深坑填的滿滿的。鼎上有蓋,鼎蓋上按八卦方位,貼著八道金符。在鼎蓋周圍,雕著九條青銅虯龍的形象,龍身以銅鎖鏈縛在大鼎上,只有龍首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