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第2/4 頁)
軍一旦開戰,只要捲入了戰火當中,便是生死難知。老父親武功雖強,但畢竟年事已高,早失了壯年人的迅捷機敏。這亂戰起來,若是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司馬家可當真是倒了擎天大柱一般。
杜半山聽見身邊的司馬雁氣息浮躁,自然猜得到是因何緣故。他暗暗伸出手,握住了司馬雁的柔荑,渡去一縷寧和之炁助她鎮定心神。可司馬雁心中的牽掛委實太深,她望見司馬文馳帶著人也登上了城牆,四小姐的臉色都發白了。
這廂司馬雁懸著一顆心兒,杜半山也是越來越慌。他望見滾滾而來的沙塵中有諸般異相紛呈,估摸著定是有赤胡異士中的高手隨軍襲來,萬一等下關前生死鬥法,看自家小師妹這般魂不守舍的情形,只稍不留神就會身遭劫數。以自己這點兒微末的神通手段,就算豁出一條命去不要,也不知保不保得住她周全?
俞和聽杜半山輕輕的嘆了口氣,他撇了撇嘴角,一步三晃的走到杜半山和司馬雁身邊。他衝著杜半山擠了擠眼睛,忽然伸手在司馬雁面前一搖,四小姐身子一軟,立時便朝後倒,杜半山趕緊伸開手臂,攬住了自家師妹。
只見俞和不動聲色的將一個小小的黃紙包順勢塞進了杜半山的懷裡,然後故意提起嗓子,用足能讓高臺上人人都聽得見的聲音說道:“這位司馬姑娘與俗世牽扯太深,眼見至親當面,已然亂了陣腳,如此戰火一起,她恐有災厄不說,只怕我們都會受其拖累。杜道友不如將她好生安頓,以全心全力斬殺胡夷異士,待蠻子兵敗退去,再行開導教誨令師妹,須知修行之人若想與天地同壽日月齊輝,參悟大道玄微,還當要先行斬斷凡塵羈絆才好。”
旁的修士一聽俞和這話,倒也不好出言反駁。
其實以四小姐司馬雁那點淺弱的道行修為,一眾供奉閣執事都沒放在眼裡,正是多她一人於事無補,少她一人也無關大局。程倫沒精打采的撇了撇嘴,未發一言,杜半山也就對著俞和點了點頭,扶著司馬雁下了高臺。
如今倒也來不及往返朔城一趟,於是杜半山就把司馬雁留在了兵營女眷的駐地裡。
他取出俞和塞過來的黃紙包,攤開仔細一看,登時吃了一驚。莫看這皺巴巴的黃紙包其貌不揚,裡面居然折著兩道異常珍稀的“代身消厄符”。這種道門上品保命靈符,據說當今世上唯有京都定陽供奉院中的某一位符修大供奉懂得繪製,有了此符傍身,可抵去一次刀兵血劫,等於是多了一條性命。只可惜數年前這位符修大供奉忽然離開了供奉院,無人知其下落,故而這“代身消厄符”,如今已是奇貨可居。
杜半山當然懂得這紙包裡為什麼會有兩道符籙,他心中一暖,取一道靈符貼在司馬雁身上,再將另一道靈符自己貼身藏好。掐訣祭出師尊地印真人留給他的護身陣盤,一幢瑩瑩霞光罩住了自家師妹,半山師兄心中泰然,這才飄身回到了高臺之上。
見了俞和,杜半山神色一肅,上前抱拳一揖,傳音道:“大恩不言謝。”
俞和對杜半山眨了眨眼,只笑了笑沒說話。
其實他將兩道“代身消厄符”送出,心中也是頗為肉疼。這珍稀異常的保命符籙,俞和本有三道,還是數年前離開京都定陽時,張真人、百靈叟與無央禪師分別賜給他的。懂得煉製這符籙的外閣大執事,正是那位體圓面善的韓智真人,俞和曾與這人在供奉院茶亭有過一面之緣。韓智真人乃是涼厚子的秘密黨羽,他也是“龍門道”的幕後主事人之一,故而龍門道中的修士外出行走,常攜有“代身消厄符”以備不時之需。涼厚子東窗事發之後,韓智真人畏罪而逃,誰也不知道他藏身何處,故而餘下的“代身消厄符”便是用一道少一道了。外閣大院被暗府修士接手之後,挖地三尺,倒也翻出一匣子韓智真人煉製的靈符,但其中“代身消厄符”只區區有三道。張真人賣了天大面子,去找無央禪師討了一道來,百靈叟也腆著臉要走了一道,兩人不約而同的都把靈符偷偷塞給了俞和,端是好一番舐犢情深。無央禪師自然猜得到這兩人前來討要靈符的目的,不過老和尚對俞和也煞是喜愛,如此一個初踏仙途純良少年,當然得好生呵護,於是他不僅默許了此事,還將身邊最後一道“代身消厄符”也給了俞和。
這“代身消厄符”與道門保命大金符不同,它只能抵去刀兵身死之災,而且祭出之後一時三刻未遭劫數,符籙也就煙消雲散了。
結果俞和得了三道“代身消厄符”之後,一直藏在身邊沒用。一來是他自恃劍術道行高深,即便遇著了兇險,逃命當不成問題,所以三道符籙存在墨玉扳指中,竟從未取出來過;二來是俞和福緣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