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2/4 頁)
真人可以駕馭。他們帶著陣盤來百尺峽,恐怕是要將驚心石陣眼壓入山腹,封死千尺幢百尺峽秘徑。事不宜遲,我們還是速速上峰去吧!”
俞和轉念一想,追問道:“原來如此。可若封死了這生門秘徑,再要下山卻當如何?”
“待得魔頭退盡,大陣逆轉,那驚心石自行升起,百尺峽就會重現!玄真子師兄莫要多問,速速趕路為上。”範引麒急匆匆的解說了一句,腳下加快,走上了仙人橋。
俞和回頭看了看百尺峽,見那山縫中黃煙瀰漫,且傳來隆隆悶響,果然是有人正在作法,要將秘徑閉住。
前面的雲臺峰三劍與範引麒等華山十幾位修士悶頭趕路,俞和怕被落下,故也不好再細看百尺峽中變化。穿過仙人橋,前面再攀上數百級雲煙籠罩的蜿蜒石階,便可抵達太華北峰雲臺峰。
這一段石階山路陡峭崎嶇,並不亞於前面的千尺幢與百尺峽,有個名字叫“老君犁溝”。蓋因民間傳聞,說這山道是三清道尊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行腳至此,見前面無路可通,而為解遊人香客登山之艱難,就親手牽牛扶犁,一夜之間生生犁出了一條深溝作路,直通往北峰老君洞。曾有登華山者形容此處曰:“犁險於幢,幢險而犁突”,尤其是最後一段“猢猻愁”,顧名思義,就連猴子都會因上山艱難而發愁,足以說明此間崖壁是多麼陡峭險峻。
眾人走到“老君犁溝”之前,雲臺峰三劍掐訣作法,揮散了山道中迷離變化的稠密雲氣。俞和抬頭望去,只見這是一條夾在陡峭石壁之間的深不可測的溝渠險道,側傍危崖,下臨深淵,道邊有數株千年巨松,將幹骨枝椏探出石壁之外,氣魄遒勁雄渾,威壓四合。走在“老君犁溝”中,膽小之人難免心生悚慄,兩股戰戰,不敢前趨,但有膽色豪邁的,卻會覺得迴腸蕩氣,不枉此行。
可除了俞和與寧青凌之外,其餘等人早在這“老君犁溝”上走過無數遍,加上他們一心只想速速登上雲臺峰,故而全對這般奇景視如不見。一行十幾人全是修行有成的煉氣高手,撤去山道陣法之後,走那數百級直上直下的石階如履平地,十息不到,就到了最後一段“猢猻愁”。隱約望見前面霞光熠熠、瑞彩盈空,那便是西嶽華山仙宗北峰雲臺峰的道庭所在。
華山群修面露喜色,腳下加快。只可惜天發劫數,不遂人願,就在這離雲臺峰道庭近在咫尺之處,依舊還有一重劫難,在前面等著眾人。
第三百二十章白骨塔,青光劍
抬頭望向不遠處的華山五峰之一北雲臺峰,仙光萬丈,瑞氣千條。峰頂上有座倚靠石崖而建的宏偉道觀,其間高閣層疊,懸樑飛架,被一幢幢琉璃金霞所籠罩,形如雲上石壘。道觀頂上升起一柱浩然青光,直入雲霄穹窿。
一眾華山修士展開陸地神行法提氣縱躍,一邁步便跨過數道石階,可這“老君犁溝”的最後一段“猢猻愁”才只走過小半,卻突然見頭前開路的雲臺峰三劍臉上變色,他們三人齊齊止步站定,橫劍當胸,展臂攔住了背後跟來的範引麒等人。
俞和也查覺到了異狀,忙閃身護住了寧青凌。就聽見一片隆隆雷音由遠而近,山壁間罡風呼嘯,猶如一道濤濤洪流掃蕩峽谷,身邊的古松與鐵索盡都劇烈搖擺,發出亂雜雜的聲響。
能有如此聲勢,來的必定是位蓋世兇魔!山道上的群修正要運足目力一窺究竟,忽聞頭頂上有數人哈哈大笑,但被高聳的山壁遮擋了視線,卻是隻聞聲不見人。
還未等華山群修運劍佈陣,就聽見上面傳來嗚嗚的風聲怪響,緊接著轟隆一聲地動山搖,似有什麼千鈞重物從天而降,狠狠的砸在了眾人頭頂的懸崖石峰上。
但見漫天亂石泥土滾滾而落,華山群修趕忙紛紛揮劍擊石,守護這段狹窄曲折的山徑。可那落石不僅多,而且塊塊碩大沉重,十幾盤劍輪當空撐開,守住了腳下這一小段石階,但看前後十餘丈外的山徑,頃刻之間就全被碎石堵得嚴嚴實實。
罡風捲走煙塵,就在群修頭頂上三十丈,有尊碩大的邪門法器顯出了真形。
“九天十地白骨京觀?怎的會是此物,當真晦氣!”雲臺峰三劍一眼便認出了這件近有十丈高下方圓的巨**器。他們三人深深知道此尊邪門重寶的厲害,於是都不敢輕慢,紛紛祭出了壓箱底的本命寶物。
那姓戴的修士掐訣一引,從他腰間萬寶囊中飛出了一柄晶瑩溫潤的黃玉尺,這寶尺長二尺二寸,有巴掌來寬,尺上排著一行七個銅錢大小的圓孔,孔中依次有金木水火土風雷七般元炁吞吐。那姓申的修士依舊張口噴出了他的一十二柄青銅魚鱗小劍,十二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