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人,與陳文強較熟,交接槍械是大事,他們應該來。而萬福華和陳自新則已經確定為刺殺的執行者,是來接槍試槍的。但事情竟然是這樣發展的,他們都是措手不及。
“這個,是文強在考驗我們吧?”蔡元培猜測著,看了看自己穿的長衫,不太確定地說道:“他以為咱們這些文人書生幹不了這殺人的事情?”
楊篤生微皺眉頭,思索著說道:“要照前幾日的談話,他確實有這樣的意思。好象說刺殺不是簡單的事情,也需要技能什麼的吧?”
“那就讓他看看,咱們有決心,有力量。”萬福華挽袖捋臂,便要動手。
“等等,等等。”陳自伸手阻攔,說道:“就這麼殺了這個賣國賊,似乎起不到什麼作用。”
“難道非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萬福華有些詫異,“難道把這賣國賊放了,咱們再籌劃刺殺?”
“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陳自新連連搖頭,說道:“我覺得應該把他弄醒,先逼其寫出賣國證據,或者是認罪書,然後誅之。”
“我看倒不必如此麻煩。”蔡元培對此表示反對,說道:“若是按原計劃刺殺,也逼不出賣國證據,也沒有認罪書。若要擴大影響,盡人皆知,在報紙上刊登文章,說明這賣國賊因何而被咱們處決,也就起到振奮人心的效果了。”
“我同意。”楊篤生看了看地上六十多歲的老朽,花白的辮髮,滿臉的皺紋,微微皺眉,看向萬福華和陳自新,“既然已經決定由你們執行刺殺,那現在也由你們處決他吧!”
萬福華和陳自新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從地上各撿起兇器,繩子和刀子。
“用刀子吧,乾脆利索。”陳自新晃了晃手中的匕首,徵詢萬福華的意思。
“還是用繩子吧,不流血,省得弄得一地狼籍。”萬福華說出自己的想法。
“要不換斧子?”陳自新比量了幾下,又望向地上的利斧,揮手下劈,“好象這樣更順手,一下就完事。反正這地方也不是咱們的,也不用咱們處理吧?”
“應該用手槍啊,那多痛快。”萬福華猶豫著,又望向蔡元培和楊篤生,希望他們能幫著拿個主意。
殺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與遭到欺凌而奮起反抗是兩回事。如果在激憤之下,還簡單些。可陳文強偏偏給他們增加了心理障礙,一個毫無反抗能力的昏昏沉沉的老朽,就這麼下手確實不太容易。
“這本來就是個考驗。”蔡元培搖了搖頭,說道:“所以才沒先給手槍。”
“爭論了半天,估計有人在偷看著笑話咱們呢!”楊篤生輕輕嘆了口氣,擺了擺手,說道:“就這麼下手,倒顯得咱們不夠老練。我看,就照自新的意思,把他弄醒,搞份認罪書,再發表到報紙上,以警告其他賣國賊。”
“好吧,就麼辦。”蔡元培稍顯無奈地表示同意。
……………
書生啊,雖因激憤而有殺身成仁的勇氣,但還是不適合做一個殺手啊!陳文強放輕腳步,從偏殿走出,對著遠處的黃浦江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
殺不殺王之春並不重要,除了之前在廣西任上的賣國舉動,“聯俄抗日”才是真正觸動了革命者的殺機。
兩個強盜在自己家裡為03
財物而打架,又有哪個是好東西?日俄紛爭,日俄戰爭,就是這樣一種情形。王之春的“聯俄拒日”固然不對,革命黨人“親日抗俄”又有什麼高明?
但中國生存於這“紅白兩大帝國”間,戰戰兢兢,顧影吞聲,非此即彼,也實在沒有好的辦法。向兩大侵略者宣戰,那是不可能的瘋狂之舉,與慈禧當年向八國宣戰差不多是一樣的結果。
實力決定一切啊,不僅僅是個人、團體,更有國家。弱了就捱打,弱了就無話語權,弱了就要受屈辱。
…………。。
第三十七章 無題
日俄戰爭的結果是一個強盜打敗了另一個強盜,日本強盜在中國東北擴張了勢力,俄國強盜則減緩了遠東的侵略步伐,兩個強盜以握手言和而告終。受害者呢,除了戰爭留下的滿目瘡痍,什麼也沒得到。
從歷史上看,日本打贏這場戰爭,對中國的傷害更大。不僅日本舉國上下都認為在東北的利益是靠著日本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絕不能輕易放棄,更隨著軍國主義的盛行,把東北當成了侵略中國的基地和跳板。
可惜呀,滿清這具殭屍還在苟延殘喘,眾多的革命者雖心憂國家,有激情,有血性,但在道路的選擇和行動的方式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