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政府為維持當地的秩序,也組織了類似“捕房”的機構,派出巡警守街巡邏,為舊中國最先創立的警察。
到了1903年,清政府下令施行“新政”,命令各省一律舉辦警察。上海由於歷史原因,此時雖尚未形成完整的警察機構與系統,但已經在轄區下設捕房,通稱“中國捕房”。現在朝廷旨意一下,上海道立刻開始加速籌辦警察,在求志書院(今喬家路北)設警察學堂,將巡防保甲局改為警察總巡局,開辦城內南、西兩局,並公開招訓警察。
趁此機會,陳文強開始進行運作,一是挑選幫中兄弟前往應聘,二是拿出數萬元用於上下打點,謀求警察局中更高階別的官職。
無間道嗎,說是也是,黑白兩道的勢力都要有,才能縱橫上海灘。不光是華界警察,租界招巡捕,陳文強也要挑選可靠兄弟應聘加入。有幫派力量的暗中扶持幫助,再加上金錢賄賂,由幫中兄弟擔任的警察和巡捕逐漸升職,攫取更多更大的權力是值得期待的。
暗的有幫派,明的有官差,互補協助之下,龍興堂的勢力擴張將會更加順遂。而買官這一途徑,則透過此事開始被陳文強所重視,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思路。
說到捐官,在當時不僅是窮瘋了的清政府賺快錢的“好辦法”,還是一些富人抬高身價、減少官府壓榨的一個法門。象朱葆三、虞洽卿、葉澄衷、祝蘭舫等鉅商,都是捐有官職的,最高的甚至是道臺,稱之為“紅頂商人”亦不過分。
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特別是上海,廣泛結交各界人士,才能夠在各種情況下左右逢源、化險為夷。作為缺乏武力保障的商人集團,尤其如此。所以,他們通常誰也不得罪,誰都結交,在清朝官府、外國領事、幫派勢力,乃至革命黨人中都有朋友。
…………
第九十章 無間道設想
玩無間道多數要從底層做起,但這要看環境和條件。既然能買官兒,如果再能運作到實缺,那豈不是掌握地方的一條捷徑?
大縣、大城暫且不用考慮,一個邊遠的小縣,嗯,如果靠著海、交通方便的話,也會成為安全的落腳點,或者經營得當,成為秘密的物資囤積點吧?
這個想法一浮現在陳文強的腦海中,便再也甩脫不掉,越想越覺得大有可為。索性買了好幾份地圖,閒時便觀察琢磨。漸漸的,海南島進入了陳文強的視線,開始蒐集有關資料,海南島由此成為了他的研究重點。
“鄒容老弟去日本了?”上海耶酥教拒俄集會在慕爾堂舉行,陳文強礙於面子,前去捧場,卻被查理宋問到了鄒容,然後便是預料中的埋怨,“怎麼不通知我一聲,竟未去相送。”
“走得倉促,也不想過於張揚,鄒容老弟讓我代他向查理兄表示歉意。”陳文強幹笑了兩聲,敷衍著。
“你總是神神秘秘的,不知在搞什麼。”查理宋無奈地搖了搖頭。
“呵呵,今日見面,順便知會一聲,我也要去日本一趟,日後可莫要說我沒通知你啊!”陳文強摸了摸下巴,隨意地問道:“這個基督教青年會,有沒有瓊州籍人士?”
查理宋不解地望著陳文強,問道:“瓊州,你想知道哪方面的情況?”
“你知道?”陳文強不以為意地一笑。
“我是文昌人,當然知道很多瓊州的事。”查理宋翻了翻眼睛。
這回輪到陳文強怔愣了,文昌啊,不錯不錯,是個好地方,是自己看好的地方之一。
文昌縣象一顆珍珠,鑲嵌在海南島東北角的最前沿。它背靠黎山,瀕臨大海,出了清瀾港,就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
文昌歷史悠久,古稱紫貝縣,爾後三易其名。在公元627年,才改為文昌縣,意為“偃武修文”。它地方不大,人口不多,是地地道道的僻壤。但是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千百年來,商船在闖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險風惡浪進入太平洋之前,或在穿過風濤兇猛的臺灣海峽後,往往要駛入文昌港,藉以歇息、休整,補充淡水、果蔬或其它食物,小小的文昌也因此短暫地繁榮起來。
然而,隨著遠航能力大增的輪船出現在海洋之上,已經不象帆船時代需要在這裡中歇,文昌也漸漸蕭條冷落下來。
“灼熱的陽光,腥鹹的海風,甜糯的粥米,獨特的海味,清香的椰汁……還是海瑞大人的故鄉呢!”說到家鄉,查理宋感到萬分的自豪,口若懸河。
陳文強對海瑞不感興趣,而是對文昌的地理位置、人文民族等情況十分熱衷。但查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