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這是陰謀嗎?(第1/2 頁)
他突然發現,自己多年來配合默契的劇組中的人員居然有好多優秀的電影人秘密的簽約了破曉公司。
這是個巨大的陰謀!
王仲均當時看到這個訊息之後,他就驚呆了。
破曉公司居然如此隱秘的簽約了大量的幕後人員,而這些事情居然早在2009年的時候就有了苗條。
這一年是華藝最是風光的時候。
華藝這年上市,獲得第一個文化上市公司的名頭,第一個依靠股市就可以實現盈利的公司。
公司是第一家突破50億的文化公司。上市那一年,風光無比的王家兄弟立下五年突破300億的豪言。
至今天,華藝公司的股價突破了150億,這個數字讓王仲均認為的夢想更加接近了。
但是他卻感受到了焦慮。
2014年,短短的一個來月,華藝就從市值130億突破到150億,本應該是值得慶祝的日子,但是這個股價漲幅卻嚴重的不正常。
他感覺到了不安。
因為公司的股價最近半個來月又漲幅了,這次足足是提升了百分之三十,股價居然快到200億了。
股市,一個追求收益與現錢最直接的地方。混跡這裡的人都是什麼,老油條,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大把大把的在。
王仲均瞭解自己的公司,自己公司的營收報告做的還算不錯,但是市盈率並沒有達到這個該死的股價啊。
而且,最近,股價還在緩慢卻頑強的繼續向上瘋漲。
王仲均調查之後,發現讓他冷汗直冒的訊息。破曉曙光秘密加持自己公司的股票,企鵝、阿狸也在收購,他們似乎把華藝當做一個巨大的蛋糕了。
自己居然到現在才發現。
這是王仲均來這裡的原因,他可不想自己的公司被人莫名其妙的當做圈錢的工具。要做,至少自己也要分得一杯羹才好。
相比於股市,破曉簽約大量的幕後電影人來說並不算是致命。
這五年的時間,破曉公司居然一直在秘密簽約優秀的電影人。折讓當時得知這個訊息的王仲均很是驚訝。
這些平時只靠著人脈接活的電影人並不是身居高位的王仲均注意目標,
這也跟華國的影視行情有巨大的關係。華國市場發展到現在距離完善的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市場上歷史遺留問題已久。雖然這些年經過改革變動,但是一些內部的問題還需要時間的適應跟變化。
華國電影拍攝的時候跟國外成熟的電影市場有很大的差異性。
王仲均的老觀念中,認為有活拍片,沒活自己找活是正確的。
在華國,電影人的幕後人員很多都是依靠人脈建設起來的,沒活的時候華藝絕對不會養閒人的。
閒人,一個增加公司的運營運算,加大公司財務負擔的一個業內毒瘤。
這是王仲均的理解。華藝公司並沒有照顧這些幕後人員,他們除了簽約一些非常核心的幕後人員之外,很多人員都是靠著這些核心人員臨時招募的。
幕後,每年的華國畢業這麼多優秀的畢業生。
他們只需要到劇組中打磨兩年,然後自己在許諾一些見得到的利益,他們還不束手就擒成為自己碗中美味。
王仲均對此並不在意簽約幕後之類的。
華國太大了,地方大,市場大,人也多,二十一世紀,缺的不是人,缺的只是華藝給他們的機會罷了。
機會是個非常珍貴的東西,這個可以讓人一下率魚躍龍門。
現實生活中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例子比比皆是。
華藝,從不缺少人才。
如果放在王仲均的公司思考角度,這些方法是對他們最有利的。
簽約一些最有潛力的電影人,扶持他們,然後讓他們成為公司的頂樑柱。
這不僅可以把運營成本降低到最低,而且是拴住電影人的秘籍法寶。
王仲均的思想並沒有錯,錯的是這個還沒有完善的電影市場工業環境。
把這種思想放到整個華國電影市場上,眾人也不會多少什麼。
各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家水漫天。
實際上陳曉這麼做的目的有很多。
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把這些骨幹電影人收集資料,整理聯絡方式。最多推薦一些電影人給相熟的人。
到了2013年後,他思路轉變,老祖宗說的好:窮獨善其身,達濟天下。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