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文會與婚約(第1/3 頁)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相輕,武人相爭大概如此。
蔡邕府邸正堂之上,劉備被盧植拉著認識那些名門權貴,世家名流。曾麒獨自一人閉目養神,回憶前世所學的一些詩詞歌賦,以免等會有人發難措手不及。
這時對面走來一人,身長不足七尺,細眼長髯,走到曾麒跟前施禮問道:“可是魯地幼麒麟當面?”曾麒第二次聽有人叫他幼麒麟,看著眼前之人客氣的說到:“這位先生請坐,敢問尊姓大名,何以如此稱呼麒?”
這人也是個自來熟,也不客氣,跪坐在曾麒旁邊然後說到:“吾姓曹名『操』字孟德,先生或許不知,先生之大名隨著黃巾覆滅早已傳遍天下。因先生名中帶有麒麟二字,加之年不及弱冠,所以世人尊稱先生為幼麒麟。”
曾麒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與曹『操』見面了,更沒想到曹『操』還有後世追星的『毛』病。看著對自己一臉崇拜的曹『操』,曾麒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麒自琢郡隨大哥起兵後,征戰不斷,故訊息閉塞,不知世人如此錯愛,真羞煞我矣!”曾麒故作謙虛的說到。
曹『操』顯然談『性』已起,對曾麒一拱手說道:“『操』曾被朝廷拜為騎都尉,率軍往穎川迎敵,到穎川之時,黃巾已被先生一計而滅之,『操』未能與先生及早相見,聆聽教誨,甚為可惜。”可惜之『色』溢於言表。
稍微停頓了一下,曹『操』又接著說道:“先生不知,現在民間已有歌謠讚頌先生。吾為先生試讀之:
魯地幼麒麟,天生知甲兵。
腹有乾坤計,胸藏玲瓏心。
初出茅廬起,三策滅黃巾。
忠義扶玄德,以安天下民。”
曾麒聽完曹『操』的吹捧,不但沒有絲毫自得,反而出了一身冷汗。自己這是怎麼了,居然被吹捧了幾句,就被虛榮心矇蔽了神智。
若不是此人畫蛇添足念什麼民謠,讓自己想起了歷史上牧守新野的劉備,也被童謠讚歎過,進而想起眼前之人就是打的劉備丟盔卸甲、被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這樣的人又怎會在初次見面之時對自己如此推崇呢?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時曾麒也緩過神來,這個曹阿瞞沒按好心啊,這是想捧殺自己啊。看來自己出道以來,路走的太順了,有些忘乎所以了。
調整了一下心態,曾麒不動聲『色』的說道:“孟德謬讚矣,麒年少德薄,不當如此誇獎。”
曹『操』詫異的看了曾麒一眼,沒想到一個弱冠少年居然這麼快就從名利中掙脫出來。討了個沒趣,悻悻的告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曾麒與曹『操』的初次交鋒,以曾麒差點失敗而告終。
這時賓客到的也差不多了,蔡邕招呼眾人入席,劉備則被盧植老頭留在身旁。左右之人曾麒皆不認識,也沒搭話。
蔡邕端起酒樽大聲言道:“今日諸君能來此,邕不勝感激,這第一樽酒邕敬謝諸君。”說完一飲而盡。眾人也都客客氣氣舉樽而飲。
飲完酒蔡邕接著說道:“今日邀諸君前來只為『吟』詩作賦,撫琴弄曲。現在就讓小女蔡琰輕撫一曲,以虞諸君酒『性』。”話音剛落,就見一女子從屏風後邊走出,曾麒看見此女,內心就像被什麼撞擊了一下,這就是名流千古的蔡文姬嗎?曾麒愣愣的看著蔡琰,腦海中不斷閃現出前世背誦過的洛神賦。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曾麒情不自禁的小聲誦起了洛神賦上的唯美句子。
聲音雖小,左右之人卻也能清楚的聽見,二人驚異而佩服的望著曾麒,右邊的人更是小聲出言道:“先生大才,此賦美不勝收矣!可惜蔡小姐命途多舛,被河東衛氏所棄,稱之為不祥,至今無人敢提親。”
聽到此言,不知為何曾麒心中多了一絲慶幸。他沒有多言,只是靜靜的聽著優美的琴音,他雖不懂古琴,卻能聽出其中的孤獨、哀傷和一絲莫明的解脫。
琴聲剛落,蔡琰躬身行禮,眾人鼓掌稱讚,大聲叫彩。蔡邕微微頷首,面『露』自豪,忽然好像想到了什麼,疼惜之『色』從眼中一閃而過。
待喧譁之聲漸停,蔡邕說道:“小女拙技,獻醜了。現在請哪位才俊就剛才之情景賦詩一首?邕願拿所藏孤本獎之。”蔡邕話音剛落,轟的一聲又是一陣喧鬧議論。要知道這個時代,書這種東西可是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讀的,全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孤本藏書就是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