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4/4 頁)
遠避開,儲存實力,等待援軍。
結果援軍沒到,兩國城下議和了。北*隊,大部隊有序退出,完全沒機會上前打。然後自己的軍隊回來了,領頭的一時間沒解散隊伍,一來呢,他們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同敵人抗爭,沒功勞有苦勞吧,能不能給個說法呢?給個職位什麼的也好,給點獎賞是應該的吧?二來呢,他們在被打得落花流水過程中,確實做過些搶掠滅口的事。為了自己的生存,得有吃的啊,只能搶。你搶完了人,你逃了,被你搶的可不講什麼民族大義了,立刻就報警了,報兩次之後,那被搶的就面臨兩個選項,你是加入我們還是死?這人命在身,能不能免罪啊?
所以,正規軍將領立刻就收到民兵組織的招安請求與周圍平民的剿匪要求。
不巧的是,當時北部各地,因為敵軍來襲,政府軍撤退,出現了很多各自為政的小團伙武裝力量,有些給正規軍造成了不小麻煩,但是對正規軍來說,又不構成威脅,所以,派來接收永州的守備,命令剿匪。
很不幸,這一小群流匪,當日被放出城時,就都是精壯人群,又在不斷的爭鬥中掌握了戰鬥技巧,對付騎兵為主的北*隊,確實是一路敗逃,對於久未打仗的自己人,卻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更糟的是,在永州守備追打的過程中,永州民兵遭遇了從北國回來的王僖帶領的一夥逃兵。
國家沒宣佈撤兵,就算是撤了兵,你臉上刺了花,沒軍令沒文書,你咋就回來了?雖然各地抓得不是特別起勁,抓到兩個斬了,也很有效地讓逃兵們抱團了。抱團了目標就大了,幾次被圍擊之後,王僖擁有了一支上千人的軍隊。而且,這支隊伍是經過沙場血戰的,有著良好的紀律與豐富的廝殺經驗,完全不是國內沒找過仗的昨兒還是農民的府兵可比。一邊是思鄉情切,一邊是逃命要緊,這支隊伍一直在邊界上徘徊,想找條生路。
本著敵人的敵人可能是朋友的目地,救下了被永州府追殺的流民。
彼此一聊,哎,你有武器,我們有財路,不行咱佔山為王吧,流亡民兵裡的頭領,就提一嘴,其實當初我們的頭領是田六善與陳子定。陳子定光榮犧牲,田六善暗中接濟我們,現在他還在城裡,雖然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