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北河真君所得的那部道書必定藏於他的陵墓之中。
安知魚得意洋洋地反問道:“星小統領可知曉無上秘要這部道書?”
“無上秘要?”
柳隨雲心不由劇烈跳動起來:“莫不成是太白劍宗那部無上秘要,傳說那可是天華壁上蒼穹界第二道書!”
據傳在蒼穹某個神秘存在,有一座天華壁,這座天華壁是上古神物,天意感應,但凡蒼穹界一切神兵、仙丹、道書諸類絕世法寶,只要一經出世,立時顯現於靈壁之上,靈驗無比。
而這部無上秘要,則是太白劍宗的無上道法,原書本有一百卷之數,傳入太白劍宗就只餘八十九卷之數,歷經數次驚世大劫之後,太白劍宗一度只殘存區區四十三卷而已,就是這四十三卷道書中,亦有殘缺之處。
而太白劍宗本代掌門莫意懸,據說是不世天才,他費盡百年之力,先後找回三十三卷道書,又以百年之力校證殘卷,不但從無數故紙堆中尋覓出無數佚文殘句,而且搜雜博引,將自身所學與這部道書相互映證,據說已將其中一切道意融會貫道,最終將這部無上秘要盡復舊觀,甚至比初傳太白劍宗時更多出三卷。
這可謂是為人之學,並非為已之學,但是莫意懸盡復秘要舊觀之後,太白劍宗不但盡復元氣,而且門中英才輩出,據說有九位元神境界的大修士,隱隱有蒼穹界第一宗門之勢,據說都是這部無上秘要之功。
而在天華壁上,這部原本已經名落孫山的道書,也一躍成為天下第二道書,甚至高過了道書初傳太白劍宗之時,不知道有多少元嬰金丹,欲求這本道書一閱不得。
這段秘辛,柳隨雲原本只知道些雪泥鴻抓爪已,幸虧顧英華曾聽無垢神尼與幾位師姐論述當世絕頂道書,在旁聽了幾段,柳隨雲才知道這麼多掌故,但是她知道的也就是這麼多,至於天華壁上其它的道書,柳隨雲幾乎是一無所知。
安知魚很意外地說道:“居然知道天華壁?還知道無上秘要位居第二,不錯不錯,難得很!不過現在無上秘要在天華壁的道書已經是位列第三。”
“跌落第三了?又有絕世道書出世了?”柳隨雲順口問了一句:“不知是什麼名字?”
安知魚當即答道:“是啊,我聽派中師兄講,天華壁最近光華四照,彩霞環壁,接連三天三夜連一個字都看不見,最後等到彩霞散去之際,無上秘要已經跌落第三,在第一的位置上,只有一片混沌之相,顯是這部道書尚未正式出世。”
原來以安知魚在天虹派中的地位,是沒有資格知道這等秘聞,但正如柳隨雲有個知曉內情的女人一般,他雖然築基不成,光陰虛度,但是老朋友甚多,也能時不時知曉一些秘聞。
到他這個年齡上,最注重就是面子問題,否則也不會把“備選金丹後備弟子”之類的事時時刻刻放在嘴邊,一聽到柳隨雲對此事大有興致,就賣弄個不停:“要知道這本道書尚未正式出世,已經位列蒼穹第一道書,若是正式出世,又是何等地驚天動地,恐怕不止蒼穹一界之爭,不過也只有這等道書,才能真正成就真仙。”
只是說到這,他才發現自己把話題引得太遠了,又扯回了無上秘要之上:“我們繼續說那位北河真君,那位北河道君天生就是龍傲天的性子,步步殺機,舉世皆敵,卻差點奪取了第十七代龍傲天的頭銜,原因就是他奪得了數卷無上秘要的殘卷。”
“這些殘卷是怎麼來的,是不是從太白劍宗傳出,又怎麼落入北河真君之手,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北河真君一步走錯,不但沒成為龍傲天,反而不慎隕落之後,大家都以為這幾卷殘卷落入了無上魔宗之手,而無上魔宗因為北河真君惹得天怨人怒,我天虹宗進而取而代之,這幾卷殘卷卻不知去向。”
事實上“天虹宗取而代之”這句話是大有水份,真相是神霄派、靈華宗、天虹宗聯手將無上魔宗的地盤瓜分一淨,最後演化成大漢、大晉、大楚三國,只是柳隨雲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與安知魚爭執。
安知魚繼續說道:“老夫氣血兩衰,卻無意中找到了這無上秘要殘卷的下落,真是天助我也,老夫註定是要大器晚成,金丹又算得了什麼!”
柳隨雲吃了一驚:“莫不成那數卷無上秘要殘卷就在這北河真君的陵墓之中?”
“雖不中亦不遠也,儒子可教也,儒子可教也!”安知魚這老頭子說得極為得意:“我經費千辛萬苦,十數年苦心,最後總算弄明白,北河真君把無上秘要的一卷殘卷帶入了自己的陵墓之中,雖然只有一卷,卻是最關健的一卷,知道是哪一卷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