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頁)
人’和侍衛暗通曲款,這也是宮中常有之事,楊戩自不會驚訝。
只是駐足觀摩學習了一番洪荒的知識。
終於,在一處靠近中央的偏殿,楊戩聽到了玉質物件摔碎的動靜,尋聲飛去,見到了帝辛。
帝辛,紂王,大商最後一名君主,在後世人盡皆知的暴君……卻未曾想,倒也是生的好面相。
帝辛身形修長,面若冠玉,雙目隱含逼人神光,面容稜角分明,發怒時嘴角會露出些冷笑。但他的氣度、威嚴,倒是個合格的王者。
此時,帝辛面帶怒色,站在一處書案前,腳邊有破碎的琉璃盞,幾名宮人跪在地上撿走那些碎片。
帝辛似乎是煩悶極了,抬起一腳將一名宮人踹開,大刀闊斧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又是砰的一聲拍在了桌子上。
“說!繼續說!”帝辛冷笑了聲:“你們平日裡勸寡人不要納妃、莫要享樂不是口若懸河嗎?呵,這時候怎麼都啞巴了?”
案前,有四人站著,兩人面容蒼老,兩人較為年輕,但也頭髮花白。
這四人楊戩都不認識,可他在最前面那名老人身上感覺到了微弱的道韻,思忖少許,明白這位應該就是號稱唯一能‘管住紂王’的太師聞仲。
“陛下,”聞仲躬身低頭,嘆道:“諸侯聯名請求降賦增兵,已非一年之事。陛下何必動怒?此事自前朝而今,無一年不有之。對諸侯,安撫則是,稍後展露兵威,自可安頓個十年五載。”
帝辛額頭有十字筋跳動,冷然道:“寡人不想安撫,又能如何?”
“這……”聞仲沉吟少許,看著帝辛,老眼中也有些無奈。
“大王!”一旁的老者拱手,中氣十足的道了句:“自古以來,對諸侯都是恩威並施,此舉並非一味的退讓,只是讓這些諸侯安分下來,靜等大王收拾!”
這老者身後的中年武將也勸道:“如今東夷之地戰火不停,確實無太多精力應對這些諸侯。其實,大王,哪怕您不給他們政令,他們私下也是募集私兵,更是可惡!”
“哈!”帝辛突然一笑,倚靠在龍背上,突然一掌拍在面前的桌子上,這名貴木材雕刻而成的長桌直接從中炸開!
砰!嘩啦——
“看看!這就是寡人所擁的天下!這就是寡人的天下!八百鎮諸侯,半數心懷叵測,半數佔地稱王,不尊調令!寡人要他們到底何用!”
四位重臣盡皆緘默不言,此事他們聽帝辛已經抱怨不知多少次。
可在先帝已在位時,八百鎮諸侯便已勢大,帝辛繼位之後,諸侯更是肆無忌憚的招兵買馬,其心可誅。
聞仲道:“陛下,天下諸侯以四大鎮為首,若殺雞儆猴,不若在此四人中選其一,多做籌謀。”
“太師欲如何籌謀?”
帝辛挑挑眉,目光之中頗多期待。
而一直在房樑上聽著這些的楊戩,心底卻泛起了些古怪的情緒。
真正的封神之戰,莫非是帝辛想鎮壓八百諸侯、反被八百諸侯掀翻的過程?
這還真是……
具體如何,聽下去便知。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冀州尋妲己
卻說商湯立國之後,因為商王之位,以‘兄終弟及’、‘父子相傳’兩種方式並行繼承,故而紛亂不斷,歷經九世,國力衰竭、諸侯離心。
待帝辛——也就是紂王繼位,內憂外患層出不窮,諸侯勢大已無法壓制,當真如日薄西山一般。
今日朝會時,數百名諸侯聯名請命,因為四方不平,有犬戎、東夷、南蠻之威脅,懇請帝辛下令允許他們擴軍,並將每年朝貢朝歌的錢帛取之一二,以作軍糧。
帝辛當時面色鐵青,拍案而去,差些將那奏稟此事的大臣斬首。
半個時辰後,帝辛召了四位重臣入內殿相商。
這四人,一位是那大商的頂梁之柱太師聞仲,一位是那界牌關總兵黃袞,還有那聰慧天下聞名的王叔比干,與帝辛所期中的大將,武成王黃飛虎。
其他大臣,商容丞相、梅伯大夫,盡皆在殿外等候,不得帝辛相召,不敢入殿。
楊戩來的剛好,便是見了這一幕。
帝辛心裡壓著一肚子火,卻不敢發、不能發,還要顧及帝王儀態,還要去考慮諸多大臣的言語。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讓自己氣急敗壞的模樣,讓那些該死的諸侯見到!
太師聞仲,截教金靈聖母之徒,和楊戩有些相似,也有那天眼的神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