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3/4 頁)
聽了陸明的話音,竟然隱隱然感到渾身法力湧動。
“貧道土元見過道友!”黃袍老道稽首道。
“貧道木元見過道友!”青袍老道稽首道。
“貧道火元見過道友!”紅袍老道稽首道。
“貧道金元見過道友!”白袍老道稽首道。
“貧道水元見過道友!”黑袍老道稽首道。
五個老道皆通玄境四級修為,在九州也算駭人了。
“五位道友修為高深,又坐擁仙山福地,實在令人心羨啊!”陸明笑道。
當下,五個老道開啟了護山《五行大陣》,引陸明入山。
雖然看不透陸明修為深淺,但五個老道卻也不怕他生歹心,顯然有自保可敵的手段。
五個老道與陸明談笑間施展遁光入了大山深處,卻有一道觀,觀中屋舍十幾間,童子七、八人。
道觀主殿內,供奉了一尊大仙玉像,陸明也認識,正是不少道觀中供奉的東王公。
當今之世,大乾九州修仙之士大多拜東王公。
大殿中,五個老道與陸明分賓主而坐,自有道童服侍,奉上瓜果茶水。
一番寒磣過後,土元老道笑問道:“道友仙山何處?不知來我等五行山可有指教?”
“貧道不過是一雲遊九州的散修,一向自由散漫慣了,今日見了此山不凡,深知必定有道德高士修行其間,一時心喜,想結交一番,冒昧打擾之處,卻望見諒。”陸明年紀雖輕,卻也仙風道骨,言語間,儼然是個喜歡遊山玩水,訪道交友的散修大能。
對於長生印的事,陸明隻字未提,如果一個長生印在五個老道手中,那問出來,只怕就要撕破臉了,不如徐徐圖之。
五個老道心中暗忖,這陸明道人只怕是個返老還童、駐顏有術的散修前輩,自己五人得大機緣、大造化,苦修了200餘載方有幾日成就。
“道友來訪,我等師兄弟也是不勝歡喜,只恐招待不周,怠慢了道友。”水元老道說道。
“我等修道之人,孜孜以行善,殷殷以求道,富貴視若浮雲,功名看成夢幻,道成德備,雖貧猶樂,生於天地之間,必也行同天地,處乎風塵之間,必也超出風塵。”
聽聞陸明之言,五個老道也是撫掌大笑:“道友真乃道德大士。”
“今日有緣,得遇五位道友,不如我們論道一番,也算取長補短。”陸明道。
陸明的建議一出,木元老道當先贊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能與道友論道,乃是我等福緣造化。”
“既如此,貧道就拋磚引玉,吾之道乃五行之水,天地有五行,分時化育,以成萬物……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元老道娓娓道出自己對於五行之水行大道的領悟。
五個老道相互間論道了200多年,水元老道一講道,其餘四個老道並無什麼感悟,而陸明卻不同,聽了水元老道的水行之道,心中諸多疑惑不解之處茅塞頓開。
待水元老道講道完畢,陸明也開口:“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聽了陸明講道,五個老道頓時欣喜若狂,心中大有感悟,聽到妙處,更是大笑,困惑處,又是愁眉苦臉。
第207章【洪荒五大聖獸】
雍州,五行山,五行道觀中。
陸明講道,五個老道聽的如痴如醉。
朝聞道,夕死可矣!
陸明兩世為人,又是羽化境修仙者,更得法界阿羅漢級別的大智禪師與珈藍菩薩傳授,領悟之精深,凡間少有人可堪媲美。
說一會兒禪,講一會兒道,雖沒有天花亂墜、地湧金蓮等異象,卻也是大道之音瀰漫入耳。
陸明講道,由淺入深,初始,五個老道感悟透徹,漸漸的困惑之處越來越多,眉頭也緊皺。
一個時辰之後,陸明見五個老道實在難以領悟更精妙的大道,也就停止了下來。
隨著陸明講道一止,五個老道亦是豁然清醒,面面相覷,卻也一臉可惜與懊惱,他們知道錯過了一場機緣,因為自己道行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