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
“何以見得?”高僧們頓時緊張起來,莫非掌門在暗示我們高高在上?
“同為修行之人,火工僧人地位似乎低人一等。”
“寺內雜務繁重,自然需要有人打理,掃地,挑水,煮飯也是一種修行,掌門何出此言?”高僧們有些摸不著頭腦。
“每日用飯,他們都要為所有僧侶盛飯上菜,其它僧侶有手有腳為何不自己動手,連吃飯這等小事都要讓人伺候?”
“這個……倒並非其他僧眾偷懶,不肯自己動手盛飯,本派人口眾多,如果不限量供應,恐怕寺中存糧很快就被吃光了。”向來飯來張口的大師們,不免有些不自然,悟戒大師急忙出來辯解。
“終日繁忙的苦力僧與安坐禪堂的靜修僧侶,不同工,飯卻同量?”
“雖然有失公正,但寺內缺糧,也是不得已的事”
“山下荒地千傾,山上卻困頓無糧?”
“出家人超凡脫俗,清心潛修,開荒種地乃凡俗之事,雖有荒地,本寺僧侶卻不便耽於世俗俗務。”
“本寺僧侶雖眾,但大多數都是為了吃飯,並非修行,為何不將這些無心修煉之僧打發下山,讓他們轉為本寺俗家弟子,開闢荒田為本寺僧田,租種給他們。”
“本寺本來人丁不旺,這樣做本寺恐怕僧人要流失大半。”
“悟戒大師剛才不是說本派人口眾多,糧不夠吃麼?”
“……”悟戒一時語塞,啞口無言。
眾高僧面面相覷,卻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本派確實良莠不齊,不少弟子確實無心向佛,只求溫飽,無戒大師說的也是事實。
“裁減僧人,下山開荒種地,雖然可以解決眼前的吃飯問題,可一旦名聲傳出去,恐怕會堵塞本寺門路,以後無人願意加入本派。”鐵戒大師說出了高僧們的擔憂。
“哈哈,大師過慮了,聽到這個訊息後,懇求入我山門種地的人恐怕會擠破山門,有地種,有飯吃,不用交稅,不用苦修,這樣的事哪裡去找?”
“這些無心向佛的俗家弟子再多,對本寺又有何用?本寺需要的是真心向佛的弟子。”
“放心吧,對於如何吸納根器優質的可造之才,老僧早有打算。”
“願聞其詳,請掌門賜教我等。”高僧們一個個俯耳靜侯。
“收費,凡入我寺修煉,需供奉良田十畝。”
“啊?”高僧目瞪口呆,本寺向來免費都人丁單薄,還要收費?
開口就是良田十畝?這樣豈不是自斷本派之源?
“各位大師,不必擔憂,入我派的弟子不但會越來越多,其資質也會越來越高,記住:門坎抬的越高,江湖聲望便越高,想加入的人也會越多。”
“那麼一些資質很高,但沒有錢財的弟子,豈不是無緣本派?”出身貧苦的一戒大師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本寺要的是地,並不是錢,決意加入本派,可先做俗家弟子,在山下開荒種地,等開夠了十畝,自然可以升入山門。”
“大師英明!看來本派發揚光大,成為武學第一名校的日子指日可待。”一戒不失時機的吹捧起來。
無戒聽的雖然有些肉麻,卻很受用,情緒一下子慷慨激昂起來,將其下一步的計劃也和盤托出:“這些方略重在吸納,旨在增加本寺的內部實力。要擴大本寺的江湖聲譽,本寺僧人必須走出去,在江湖中展示本派功夫,提升本寺的聲望……”
“掌門大師,這樣做似乎有些不妥,佛門弟子潛心修佛才是根本,這可是本寺傳承百餘年的戒律,佛門淨地,豈可隨意出入?”資深大師悟戒一臉正氣的反駁。
“悟戒大師說的很好,佛門淨地,不可隨意出入,所以不是誰想出去就可以出去,出去的僧侶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必須代表本寺武功的最高水平。”
“篩選?如何篩選?”
“佛法深淺無法度量,武攻高低卻可以展示。可以透過比武的方式選出本寺武功最強的十八名高手。”
“一次出去十八名高僧,似乎多了一點?”高僧們有些疑慮起來。
“不是十八個,是一個。”
“再在十八個高僧當中,選出武功最高的一個派出去,不錯!不錯!”高僧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各位誤會了,這十八個高僧是本寺的護法的十八羅漢,誰都不可以擅自離開。”
“十八羅漢?他們都不可以出去?那誰可以出去?”
“只有擊敗十八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