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個子不高,但是我吃得起苦。”常興完全沒有想到以後的日子究竟意味著什麼。
“那好。師父準備好三牲就請祖師。正式傳授道術。”張太金微微一笑。
張太金其實並不想這麼早就將道法傳授給常興,但是仙基橋出了這麼一樁事情之後,張太金終於改變了主意。
世道越來越讓張太金看不明白,張太金也感覺到自己道術毫無進展,身體卻開始走下坡路。萬一有個什麼,他有些擔心常興獨自一個人如何在這世上活下去。傳授一身本事給他,也許是最佳選擇。
“喔喔喔……”
幾天後,山下的仙基橋傳來一聲清脆的公雞鳴叫聲,峰眉寨還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常興便已經被張太金叫了起來。
第7章 請祖師
祖師廟中,擺了一個香案,香案上擺了一個豬頭,一隻羊頭,一隻牛頭。這年頭,這三樣可不好買,有錢都難買得到,張太金也是費了老大的力氣才搞到手。那隻豬頭不是家豬頭,而是張太金打了一隻野豬,豬肉拿了大半去換了只羊。那牛頭則是從山裡苗族寨里弄到的。
民間泛指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豬和牛;小三牲指雞、鴨和兔(一說大三牲指豬、牛、羊,小三牲指雞、鴨、魚)。有些地方也稱雞、魚、豬為三牲。
請祖師傳本經可是古禮,自然要用大三牲。張太金這才費盡心機去將這些東西準備齊。
另外這香案上的香燭自然都不是什麼難得的物資,在祖師廟也是常備之物。
“伏以起心動意,神聖皆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未先動兵先動糧,千千兵馬降壇場。起眼觀青天,祖師在眼前;起眼觀青天,師父在身邊。一觀便到,一請便來。拜請老君殿前,啟教華佗教主,傳度開刀接骨,和止血入痛,移涼退熱。消痛仙師、隔山入痛仙師、隔河入痛仙師、華佗祖師、真武祖師、尊古仙師、鐵牛祖師、雪霜祖師、化骨仙師、接骨仙師、普提仙師,請赴爐前,同在會中,弟子前傳後教,香爐頭上,叩請祖師本師,教度傳度。”張太金一邊燒紙焚香,口中唸唸有詞。
常興跪在香案前,任憑張太金擺弄。常興年紀雖小,卻知道今天這請祖師非是平常做家家,不能夠兒戲。老老實實地跪在地上,聽張太金唸完全聽不懂的咒文。像一個牽線木偶一般,聽從張太金將各種儀式做完。
這個請祖師的咒語很長,總共有一千多字。張太金之前就抄錄在一張黃紙上,一邊念口訣,並唱雅做輯。唸完之後,放在香壇前焚燒。
請完祖師之後,再到三天門下請兵馬,也要一邊念口訣,一邊燒紙錢,並唱雅做輯。
“一請天兵天將,二請地兵地將,三請三元將軍,四請四大天王,五請五百蠻雷,六請六丁六甲,七請七星將軍,八請八大金剛,九請九龍九虎。”
請完了兵馬,再回到桌前向香壇請祖師:“觀請賢神師祖,付七五祖師,親身下降,傳度學法,要一聖一陰,助吾弟子,敕下靈符法水一碗。”
卦就是兩個半邊羊角,張太金隨手將羊角卦往地上一扔,兩個半邊羊角在地上一蹦一跳,正好一個朝天一個朝地,也就是聖卦。表示祖師已經領受。從這一刻起,常興便已經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
常興才幾歲,跪在地上膝蓋下也沒個蒲團墊著,跪的時間一長,便開始感覺陣陣痛楚,若是嬌生慣養的孩子,這個時候只怕已經哭啼了起來,但是常興卻咬著牙,他是擔心萬一哭了,師父就不教他道法了。
張太金將儀式做完,這才將常興扶起來:“孩子,這禮節做完了,待會師父教你畫符化水。”
張太金這一派的道法,入門第一天,得先畫祖師威靈符。這符是張太金這一派修士一生之中最為重要的符咒。每次修煉、畫符、施法,都要將此符供與香案之上,在祖師威靈符中,書寫了煉法之人的姓名與生辰八字。一旦入派,終生不得欺師背祖,否則法力盡失。
這道符必須有煉法之人親自書寫,所以也是張太金這一派修士書寫的第一道符。
祖師威靈符看起來像結構很複雜的字,但是比一般的字複雜得多。而且畫符也是有講究的。符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符頭、符膽、符腳。
祖師威靈符的符頭是三勾,代表三清(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師)的記號。
此符頭代表三清道祖,也就是人們說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天尊。這筆畫中的三清符頭,它象徵生氣,無中生有之意,又有三才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