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3/4 頁)
章開始,歸入新的一卷,不過細想了很久,還是覺得這幾章依然歸在這一卷為好。
五百一十一章詢問
城中來了一個年輕道士。
當朝國師,燕支觀老觀主領一隊鐵甲重騎親自前去迎接,跪伏在地。
據說那是國師燕觀主的師叔祖。
燕觀主是公認的老神仙,在許多年以前,他就是梁國的國師,時至今日,他還是梁國的國師,依然是那副道骨仙風的模樣。若有上了歲數的老人見過他,便能驚覺,這位老神仙與百年之前的模樣,並無多少不同。
燕觀主少說也是兩百往上的歲數,而他老人家的師叔祖,該是何等年歲?
燕觀主的這位師叔祖,輩分之高令人膛目結舌,然而傳言稱,來的這位仙長,僅是貌若少年,氣息溫和平淡,實是一個年輕道士,當真是長生不老。
而隨著這位仙長到來,也有一件事情令人議論不休,據說也與這位仙山長者有關,乃是商賈世家白氏的傾塌。
根據一些親眼目睹之人所傳,白氏商家得罪了這位燕支觀的師叔祖,導致老神仙燕觀主大怒,國主震驚,雖不曾株連殺人,可僅是燕支觀與宮中傳出來的一些風聲,已讓白家商行一落千丈,黯淡無光,臨近破碎倒塌。
另有不可靠小道訊息稱,當朝皇帝,堂堂梁國國主,親自駕凌燕支觀,求見這位看似年輕,實則已不知多少歲數的仙長。可最終竟是被拒之於門外,無緣得見。
但這訊息並未經過宮內證實。
而在燕支觀內,秦先羽坐在高位之上。
燕支觀的觀主則站在下方,他身側另有一位老者。是燕支觀的另外一位掌事人。
在他們二人身後。跪伏了一列。足有二三十人,均是燕支觀的弟子或道童。
燕觀主名為元牯,而另外一位掌事人名為元凌,兩人俱為龍虎真人,自幼生長於燕地,然而修道未有成就,被派遣出來,鎮守外地已有一百數十年之久。
兩人能被選入燕地。根骨自然不凡,然而根骨不等同於成就,時至今日亦徘徊在龍虎之境。
其餘弟子或道童,只知那看似年輕的道士,乃是本門的一位祖師,輩分高得驚人,神秘莫測,乃是真正的神仙人物。他們雖然激動,卻還遠不如元牯和元凌二人的劇烈情緒波盪。
二人在這封閉的尋常國度之中,渡過百餘年。除卻每年有燕地巡守弟子照例前來之外,他們幾乎如同被燕地遺忘那般。雖然這裡有著聯絡燕地的方法。但平常若無要事,卻是不能輕易運轉的。
燕支觀的尋常弟子道童,未有在燕地成長,因此倒還覺得不甚如何,可他們二位出自於燕地,自幼成長,宗門在他們眼裡,正是常人眼中的家門。這些年離開燕地,未得返宗,著實令人極為傷感。
這一回,燕地來了一位長輩。
這是與掌教同輩的人物,屬一代弟子,師叔祖級數的長輩。
在元牯和元凌眼裡,就如同出門在外的遊子,聽聞家鄉來了長者看望他們,心中之激動,實是難以言喻。
“我來之前,掌教真人已經將大多數該知曉的事情,都交與我手,我也翻閱過了。但相較之下,你們駐守在此,許多事情並不是記載所能言明的,還須你們親自與我說個清楚才是。”
秦先羽說道:“景葉身為二轉地仙,有這般道行,仍然失蹤數日,著實不是一般事情。”
燕支觀眾弟子俱是跪伏,聞言心中更是沉悶。
秦先羽心中也滿是疑惑。
中州之內的宗門,無論一流宗派,還是末流小宗,俱在燕地掌控之中,至於外來之人,更是難逃燕地的耳目。
能夠跨過兩界山而來到中州的,至少便是仙家。而仙人踏足中州,以燕地對於中州的掌控,足以感應得出來,且仙家道行越高,感應便越是強烈。
燕地此前未有得到稟報,按理說是沒有外來仙家入界才是,但景葉身為二轉地仙也出了變故,便是始料未及的。
如今秦先羽接下了這件事情,一切便都該他來處理,其中蹊蹺怪異,也該由他查實。
掌教真人或許看出了什麼端倪,但他除卻將一些該知曉的事情記載交與秦先羽之外,卻未有任何建議或指點,想來是要讓秦先羽親自處理此事,算是稍作磨礪,也算考驗。
元牯和元凌對視一眼,然後便由元牯上前說道:“回小師叔祖,因月餘前,梁國出現異人,蠱惑百姓,信奉神靈,頗類似於蠻荒疆域的香火神靈之道,初時未有注意,只派一些罡煞級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