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4/4 頁)
紙組成的。
楚浩手裡的這張報紙上,又黑又粗的大標題上,赫然標著,《我國十七歲少年發明新型鈦合金!》
又撿起幾張報紙,上面的標題都是諸如此類。
“這不都是誇我報紙!”楚浩著實有些哭笑不得。
楚浩真的沒想到,是國內的媒體給自己來個神助攻!
這宣傳力度,完全出乎楚浩的意料。
轉念一想,楚浩頓時就知道了,自己是被當做陳景潤和袁隆平對待了,就如陳景潤證明了(1+2),袁隆平找到了那顆特殊的天然雜交水稻一樣,舉國沸騰,報紙爭相報道,全國上下對其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般延綿不絕。
但是又有誰知道。1956年,王元將哥德巴赫猜想推進了到了(3+4),隨後又推進到了(3+3)和(2+3),1962年潘承桐證明了(1+5),王元緊接著又證明了(1+4)。
這些學者對於哥德巴赫猜想都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可以說他們的成就並不亞於陳景潤,但是除了一些數學界的學者和科學愛好者之外,幾乎沒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而對於雜交水稻方面也是如此,袁老的確是國內第一個研究出有實際推廣可能的雜交水稻,南優二號,但是因為南優二號不抗病,在全國大範圍推廣後,損失比較大,·很快就停止推廣了。
而之後,國內的雜交水稻研究成果就爆發開了,國內推廣面積最多的十種雜交水稻,袁老只佔據了一種,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被引用數更是不算多。
這還是隻是國內的情況,哥德巴赫猜想從1920開始證明,全世界有十來位數學家為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雜家水稻的實際第一發現人是美國人,研究出培育方法的是日本人。
在國際上,排名前二十的雜交水稻學家中,有十一位都是日本人,剩下則是六位中國人,一位德國人,一位韓國人,而這六位中國的雜交水稻學家中,也沒有袁老。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對陳景潤和袁老過譽了,他們做出的成就配得上這樣的誇讚,而是說世人對太多太多的科技工作者欠譽了。
楚浩長吁一口氣,他突然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壓力。
嗯,一種豬怕壯的壓力。
第一百六十七章 龍騰來人
說實話,他還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