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還有一章,不過實在太晚了,撐不住了,明天再補!睡了晚安~
☆、第58章
話說徒懷慎得了賈蘭的法子,當真整理了好幾卷賬冊交到了李興手裡,同時將這法子整理了,直接上了摺子。
不說李興是如何詫異,這摺子一遞上去,第二日朝會時,太上皇當場讓徒懷慎講解了一番,又拿出按著此法重新謄寫的賬冊,傳遞下去叫官員們來看,頓時有不少人交口稱讚。
相比起太上皇一派的讚揚,皇帝雖也好好誇獎了幾句,面上卻無多少喜悅之色,有眼色的人見了,心裡也便有數了。
只是此事到底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若是推廣,對於以後往來記賬,查賬都有很大益處,此法既然是徒懷慎提出來的,自然要給他一番獎勵,即使皇帝不願,太上皇卻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徒懷慎不好意思把這法子佔為己有,只說是自己偶然得來,並非由他所創,太上皇擺擺手,依舊著重獎賞了一番,此事一出,徒懷慎大大出了一次風頭,不少人對他側目,在戶部的地位直線上升,戶部尚書李興也不好再叫他當壁花了,安排了一些事務給他。
但不過一天,遠在千里之外的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卻有一封摺子遞到了皇帝案前,言辭犀利地彈劾兩淮鹽官與鹽商勾結,虛報鹽引,貪汙挪用白銀百萬,而原應上報戶部的稅銀也被截留了一半。
與此同時,不過相隔一日,又有一則來自揚州的訊息,快馬加鞭地傳到了京城——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遇刺重傷,生死不知。
算上林如海奏摺送到京城的時間,估計這封摺子送出揚州不久,林如海就遇到了刺客,關於這封奏摺的後續就此也斷了,兩者相差不久,時間實在太過巧合,不由不讓人多想,此訊息一傳開,皇帝震怒,滿朝譁然。
徒懷慎也大驚,他雖與林如海沒多少實際交情,但當初能安全轉移回京,也有林如海的手筆,何況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父親,如今他生死不知,他如何能不焦急,一想到林黛玉可能會為此傷心難過,心中就擔憂異常,忐忑不已。
不過即使如此,徒懷慎也沒覺得此事會和自己有關聯,然而,萬萬沒想到,他在一旁憂心忡忡地聽著,卻有一人出列。
乃是戶部右侍郎孫長清,面對兩位皇帝的怒火,依舊面不改色,“啟稟陛下,林大人遇刺一事頗有疑點,而林大人所上摺子又並未附上明確證據,在有確鑿證據之前,現在就下定論為時尚早,為今之計,最緊要之事應是在京中派遣與此事無關之人擔任欽差,親自前往揚州查清鹽場貪汙一案,同時找出行刺林大人之刺客。”
皇帝聽此人之言,果真冷靜下來,沉聲問道,“孫愛卿所見,派誰前往合適?”
孫長清低著頭,語氣不疾不徐,“依微臣之見,欽差的人選首先必要身份貴重,能從身份上壓服江南鹽政官員和鹽商,叫他們不敢亂來,其次要熟悉戶部,尤其其中賬冊往來,三則要與江南鹽場並無瓜葛,欽差之中,最好一人老成持重,能穩定大局,一人敢闖敢拼,能在關係複雜的兩淮鹽場闖出條路來。”
孫長清聲音清朗,如同涓涓細流淌過,聽他說話不失為一種享受,但徒懷慎卻徒然生出一股不妙的預感,果然,只聽孫長清下一句道:“微臣以為,安郡王可擔此重任。。。。。。”
孫長清後面的話徒懷慎已經聽不進去了,他偷偷抬頭去瞧皇帝和太上皇的臉色,卻發現兩人臉色肅穆,正聽著孫長清細細說明自己的理由。
不過,皇帝他,他在微微點頭,好像很認同的樣子!而太上皇,太上皇好像若有所思的樣子。。。。。。
徒懷慎:“。。。。。。”
等到下朝時,徒懷慎已經被認命為此次欽差之一,即日出發,前往揚州。
徒懷慎下朝後,就被各種打量的眼光包圍了,來不及和眾人交流,太上皇身邊的小太監便傳來旨意,太上皇召見。
乖乖地跟著小太監到了寧壽宮,太上皇慈愛的朝孫子招招手,接著便是一大段的心靈雞湯,灌到孫子眼中含淚了,又和徒懷慎好好回憶感懷了一下端孝太子,說端孝少時是如何如何出色,差事辦得是如何妥帖,末了拍拍孫子肩膀,“懷慎啊,你知道朕為何沒發對你去揚州嗎?”
“揚州此去雖然危機重重,但同樣也是你的一次極好的機會,若是能查明此案,你便能載譽而歸,站穩腳步,再無一人能輕視於你,更能收服不少左右搖擺的人,最重要的是,你也能借機在江南鹽政那裡插上一腳。朝堂一年稅收,兩淮鹽課便能佔到四分之一,不可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