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1/4 頁)
清晨,天邊露出魚肚白色的曙光,漸漸地越來越明瞭,由魚肚白色轉為桔黃色,又由桔黃色變成淡紅色。
一會兒紅通通,一會兒金燦燦,還有半紫半紅的顏色,還有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色彩,真是五彩繽紛。
朝霞的形態也變化無窮,有的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像一條鮮豔的紅領巾在飄揚,可一會兒紅領巾不見了,卻來了一匹奔騰的駿馬,真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
一大早,陳逍遙的生物鐘便自動醒來,他穿好衣服,開始了新的一天武道修行。
當然了陳逍遙可沒有忘記睡在隔壁的周小傑,一把將仍在睡夢中的周小傑身上的被子掀起,將其拖了出來。
隨後,陳逍遙去了凌白雪的房間,也將她叫了起來,既然凌白雪成為了太極武道館的一份子,那就要遵守太極武道館的規矩,早起做功課。
而司馬蘭兒也沒有例外,被陳逍遙都叫了起來。
至於陳逍遙的老爸陳風,起的比陳逍遙還要早一點,由於太極武道館人數一下子多了起來,陳風也變得忙碌了許多,他一大早就起床,鑽入了廚房中,開始為陳逍遙他們,準備早餐。
而陳逍遙作為大師兄,卻是隻能先教導周小傑,凌白雪,司馬蘭兒等人,站起了早課的第一件事,那就是站太極樁。
在太極武道的院子裡,周小傑,司馬蘭兒,凌白雪三人,睡眼朦朧地站著,陳逍遙走來走去,一邊搖頭晃腦地說解釋著太極樁的姿勢,效果等。
太極樁又名混元樁,是指在無極樁站立的基礎上,腹部內氣較前段時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關元、中極二穴共同內斂納氣,衝震命門穴。
與此同時,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動作,催動兩臂自下而上畫弧緩緩抬起,高與胸平。
由於雙肩鬆脫、內卷裡合,鎖骨下沉相合,心氣與橫膈膜向小腹中極穴沉降,以助內部氣息團聚,向命門穴衝震,使兩臂內側微微內纏向身體外側撐住勁,構成內撐外掤、內圓外方、負陰抱陽的太極狀態。
兩手指松直向內,十指尖左右相對相照,指甲縫的氣機含互相滲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時注意鼻準頭的吐納氣與印堂穴、膻中穴、中極穴及三心的吐納氣一致,並將氣納入中脈之軌道,以助中氣潛轉。
同時下閉穀道,氣方不向下洩,構成呼氣時使氣由內達外,勁貫梢節,氣貫指肚;吸氣時退藏隱密,氣結中宮,迴圈無端。
久而久之,體內會出現一種輕靈景象,氣機運聚之意象,皆由心發,中氣之潛轉,上下不停。
如能將此意象融會於拳架之中,與動作、勁路結合起來,身體內外就會化生出一種渾厚靈敏、韌性極佳、彈性極強的混元氣佈滿周身。
站樁功是傳統武術內練能力的基礎,習練者在站樁中,透過思維意識的運用,而進入意識相對的靜止狀態,從中實現人體的陰陽平衡、開通經絡、調和氣血、補養元氣,達到培本固元地目的。
透過在樁功中的鍛鍊,才能使體內的真氣運動自如,透過心法的應用才能進入靜定的狀態,才能達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在眾多的樁法中,首當典範的是太極樁,在很多的門派中都有太極樁之名,然而,名雖相同,而實質的內容卻各有所別。
一般的太極樁強調:在站樁過程中,要調身型,使肢體放鬆,消除體內僵硬之勁。
陳逍遙解釋了一大堆關於太極樁的姿勢站法,效果好處,但是周小傑和凌白雪,司馬蘭兒三人,卻是聽得一頭霧水,似懂非懂,不明所以。
第126章 習武早課(二)
太極武道館的院子裡,陳逍遙對於太極樁的理解很深刻,他一口氣,就說了數十分鐘。
站太極樁,務必要體松心靜,專心致志,因為這是學好太極拳和施展太極拳時,最重要的心態。
因此,在學練太極拳之前,初學者要先練“太極樁”功,正所謂,練武先煉勁,煉勁先煉氣,煉氣先站樁。
因為學練太極拳時,雙腿幾乎總要處於彎曲的半蹲狀態,而為了使初學者儘快適應學練太極拳時腿部的“靜力性用勁”方式,所以修煉太極樁,是必不可少的。
而這種“靜力性用勁”方式,對於初學者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才會習慣。
然後,“太極樁”對腿部“靜力性用勁”的要求程度,高於太極拳的動作和套路。
所以站太極樁可以直接提高腿部“靜力性用勁”的能力,縮短初學者的適應期,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