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4 頁)
但是陳逍遙那幾乎能夠殺人的冰冷眼神,看向李洛時,讓他不由得渾身一震,嘴中還想要說出的話語,硬生生的吞了回去。
“哼。”
陳逍遙冷哼一聲,伸出手來推開擋在身前的李洛,向舞臺上走去。
而周小傑,凌白雪,夜沫兮三人,則是抱著一張古琴,緊跟著陳逍遙的步伐,追了上去。
“可惡,陳逍遙,就讓你再囂張一會兒,等到這場比賽結果出來後,我看你有顏面去面對司馬蘭兒。”
李洛站在原地,被自己剛才的反應感到羞愧,他將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算在了陳逍遙的身上,他看著陳逍遙的背影,暗自咬牙恨恨地說道。
舞臺上,李洛演奏表演所用的鋼琴,已經被搬走,空空如也,陳逍遙雙腿盤坐在地上,周小傑,凌白雪,夜沫兮三人,抬著古琴,將其放在了陳逍遙的身前。
隨後,按照事前的佈置,周小傑,凌白雪,夜沫兮三人一起合作,在舞臺的背後,拉起了一副高山流水的圖畫,四周用乾冰製造的霧氣開始蔓延,製造出了仙境。
“接下來,有請初三三班的陳逍遙同學,為我們帶來今晚的最後一場表演,大家歡迎!”
主持人那洪亮的聲音響起,透過擴音器放大,響徹雲霄。
頓時,整個操場上,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雖然剛才李洛彈奏的鋼琴曲命運交響曲,非常驚豔。
但是他們都沒有忘記,在前面四場表演中,陳逍遙演唱的中華有神功和表演的太極劍法,同樣的精彩,因此他們非常期待,在這中考晚會的最後一場表演,陳逍遙會帶來怎麼的表演。
只見舞臺上,大紅色的幕布,緩緩地拉開,四周的燈光,忽然亮起,不是那妖嬈的五光十色,只是平淡的暈黃燈光。
只見舞臺上,陳逍遙雙腿盤坐在地上,一把老舊的古琴,放在雙腿之上,他臉色淡然,閉著眼睛,雙手輕輕地撫摸著琴絃,一聲聲優雅的琴聲,像是那春風一般,拂過心田。
高山流水!
陳逍遙彈奏的,便是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
關於高山流水,便不得不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當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琴。
伯牙天資聰穎,琴藝大進,但卻很難捕捉到樂曲的神韻。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帶你去尋一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高高興興地揹著琴隨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鬱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
繞過一個山頭之後,不想卻有一幅奇景掛在眼前:真是雲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迴盪如仙樂。
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湧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後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
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時成就的。
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一個知音。
後來,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
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
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讚歎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劣嗎?”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後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絃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絃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
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