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頁)
一派的三招jīng妙劍法,以及五嶽各派劍法中的一鱗半爪,剩下的可就俱為平庸之作,不足為慮了。
倘若將這“破劍式”死記硬背,倒也不是不可,但是臨敵之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卻勢必影響了劍招的威力。
他心頭煩悶,當即隨手一刺,竟然是一招長白劍經中的“刺字訣”,他不禁一呆,隨後搖頭苦笑,自言自語道:“這又有甚麼用?”
跟著又練,過不多時,順手一劍,又是一招“刺字訣”。
當下他便有些無奈,心道:“我只因《長白劍經》上的功夫練得純熟,在心中已印得根深蒂固,使劍時稍一滑溜,便將練熟了的本門劍招夾了進去,卻不是獨孤九劍了。”
他猛然想到這裡,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心道那傳他《長白劍經》的中年男人何等厲害,武藝可能也不亞於這獨孤求敗,那長白劍經也是天下劍法的綱目,可相容幷包,吸納萬千劍術的jīng華,我便從這裡面推斷獨孤九劍的劍招用意,又有何不可?
當下他將那些不解之處一一記下,與長白劍經的相似招數相互印證,登時許多繁複、深奧、jīng妙之處,都豁然開朗,與《長白劍經》和“破劍式”的武功,理解登時都加深了一層。
齊御風不由得感嘆,原以為這長白劍經,他已然學得差不多了,只等內力一深,便能發揮出那驚天動地的威力,可今rì看了這“破劍式”兩相比較。才知道天下任何招數武功,原來都能自行化在這‘長白劍經’之中。原來許多看似平平無奇的招數,卻原來也有這番妙用。
而這獨孤九劍的“破劍式”也是如此。方才還略有不懂之處,一想到那中年人使劍時的身形步法,相互印證,便立時覺察出了“破劍式”許多的奧妙所在。
這兩種劍法當真都是劍道總綱,包羅萬有,融百家武學所長,可分庭抗禮,不分軒輊。
可略一想,齊御風不禁又搖了搖頭。此時他如孔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般,在至高無上的劍法要訣面前,生平所學劍法的jīng妙與破綻之處,已然一覽無餘,眼光不知不覺之中,已經變得極高。
論及劍法,《長白劍經》七十二式,每招每式都千錘百煉無可更改。得一份體悟,細心體會其中的運勁法門,便增添一份威力,這威力無窮無盡。永遠都學不完,可謂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卻又難以捉摸。
而《獨孤九劍》這一招“破劍式”來看,卻無非是將天下武功匯合總集。根據其他武功的行動而做出最合理的判斷反應,招數繁複。變化極多,每一招都有單獨的破解之法,固然是博大jīng深,jīng深奇奧,卻令初學者苦惱不已,容易在紛繁複雜的劍招之中不能自拔,沒有如《長白劍經》那般返璞歸真之感。
既然學完了“破劍式”他便依次又看第三招“破刀式”的口訣,但見這路“破刀式”劍法甚短,只有寥寥五六百字,開頭便寫到,專門破解單刀、雙刀、柳葉刀、鬼頭刀、大砍刀、斬馬刀種種刀法,講究以輕御重,以快制慢。
齊御風作為胡家刀法的傳人,看到這不禁有點膩歪,心道刀法練到絕頂,威力也不可小窺,豈又是你一句以輕御重,以快制慢就可以盡破的?
前面的“破劍式”博大jīng深,紛繁複雜,劍意各異,莫非這創立武功之人編到了“破刀式”就沒什麼靈感了,沒有“破劍式”的種種匪夷所思的奇思妙想了不成?
還是創立這套劍法之人,對劍法研究得頗深,可刀法卻未必多麼jīng通?
可他繼續向下看,卻又心生慚愧,卻原來這破刀式,除了前面幾招以輕御重,以快制慢的劍招之外,另外破刀之法,卻還要從破劍式中找尋,要與“破劍式”相結合才能使用,一法既通,萬法便通,所以才不再贅述。
石碑明言,“破刀式”的許多變化,都是從“破劍式”演化而來。破劍式既然學會,破刀式的種種變化略微更改即可,只是一提,不再多言,其餘變化,所學之人自行參悟即可。
當下他有了“破劍式”的基礎,一路將這“破刀式”對刀法的總論看完,登時卻又有些疑惑。
按照獨這孤九劍“破刀式”的說法,刀法就算到了頂,距離劍術頂峰的境界,卻也差得老遠。
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刀法之中,進攻比劍法少了撩、挑、點、掛四招;守禦少了掃、截、絞三式,而且刀又是單刃,而非劍的雙刃,運轉不如長劍那般靈巧。
其二,劍走青、刀走黑。青者輕也。劍本身輕薄,不能硬擋硬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