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厚了。這方面又和自己前世專業對口,所以應該以縹緲宮、萬法門心法為主。
王崎吸了口氣,從蒲團上站起來。他略過了天靈嶺的《幻魔印法》、《雙玄經》,焚金谷的《天物典》《天化訣》,目光落到歸一盟的《天歌行》上。
“《天歌行》,萬法歸一麥思偉的根本功法,號稱‘詩中聖品’……‘上帝的詩歌’麥克斯韋方程組?經典物理之大成。電、光、力一體,法術變化多端,肉搏,呸,格鬥也是一流。難得的是還這麼富有文學氣質。”
王崎看著簡介,心底有些易動。
地球的19世紀,人們一度相信物理學即將走到盡頭,一個由牛頓奠定基礎、麥克斯韋構建的物理學大廈驕傲的樹立在世界上,從天上的行星到地上的石塊,萬物都畢恭畢敬地遵循著它制定的規則運動。
而麥克斯韋方程組在數學上完美得難以置信,它所表現出的深刻、對稱、優美使得每一個科學家都陶醉在其中。一直到21世紀,麥氏方程組仍然被公認為科學美的典範。在人類日常接觸的宏觀領域,經典力學仍舊統治一切。
王崎目光在《天歌行》上停留了許久,最終遺憾的搖搖頭:“可惜啊,我是搞那兩朵小烏雲的,信的是‘哲學與上帝已死,宇宙的規律與秩序全無’。”
“兩朵烏雲”,英國科學家開爾文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的致辭中提到的,“籠罩在物理學上空的兩朵烏雲”。兩朵烏雲中,一朵引出了相對論,粉碎了經典的時空觀,另一朵則引發了量子力學,否定了經典的決定論。到了21世紀,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更是高喊“哲學與上帝已死,宇宙的規律與秩序全無”。
最終,可供王崎選擇的功法還有三門。
《爻定算經》、《幾何書》、《大離散參同契》。前兩者為萬法門心法,後一者則出自縹緲宮。
《大離散參同契》是縹緲宮根本心法,與當世所有主流心法不同,這門功法煉出的法力不是綿綿不絕,而是不連續的。《大離散參同契》的法力是分成一份一份地在修習者體內執行,而包括縹緲無定雲劍、不容電劍在內的無數縹緲宮秘法都強硬的規定必須以這種形式的法力才能發動。
《爻定算經》,修習者會在身體的每一個穴竅裡都產生一個“陰陽爻”,可以大幅提高修習者的計算能力。
《幾何書》,更加強調抽象能力的心法。修習者學習拳腳兵刃、畫符擺陣、煉丹煉器會比其他人更快。
“《大離散參同契》是一切縹緲宮心法的基礎,築基期之後還可以轉修《無定雲經》。”王崎思量著:“但是搞理論物理,計算力同樣重要啊。”
理論物理,在20世紀之前也叫“數學物理”。
最終,王崎決定還是先看看再說。
心裡做出決定後,王崎先走向了《爻定算經》所在的偏室。不料,一道半透明的藍色光膜擋住了他。
“怎麼回事?”王崎大惑不解。既然把功法擺出來了,還有不讓人看的嗎?
不過很快,他就明白過來,事實並非如此。
光膜上有幾行小字,似乎是一道題目。
原來,這些偏室裡的功法,都是需要一定學識才能理解的。缺乏對功法本質的理解,強修之下只會走火入魔,修元崩毀。故而仙盟在偏室大門上設下屏障,只有解出題目者,才能透過。
真闡子很快就認出了這道題目:“雙手十指之算?”
將題目中這個世界獨有的術語換成地球用語之後,王崎也得出答案:“嗯,十進位制與二進位制的轉化問題。”
真闡子語氣凝重:“這算題不容易。居然只是入門的考驗?”
這道題在萬年前也算是算學中的一等難題了,即使是不關心雜學的他也略有耳聞。
王崎點點頭,在心裡吐槽道:就小學數學而言,是不容易。
這玩意就是初中生都能做對。
在今法出現之前,神州大地只重修煉而輕視一切。真闡子大乘期的計算能力確實恐怖,但在實際上,這老頭的數學水平也就停留在四則運算上。
由於題目實在太過簡單,王崎沒有立即答題。他試著走向其他偏室。果然,每一個偏室前都有一道光膜。
《幾何書》的考題是歐幾里得前四大公理的簡單證明——高斯這種數學家十歲就能做出來,放到應試教育也大概是初中水平。
《大離散參同契》的題目倒是難了一些,將兩個經驗性公式用內插法拼成一個——果然是黑體輻射公式啊。應該說不愧是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