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這般,父子間的分歧日漸擴大,衝突不斷升級,也就難以避免了。這類的矛盾和衝突若出現尋常人家的父子間,也就罷了,但發生在皇太子和性情暴戾的皇帝身上,這給懿文太子造成心理壓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這樣情境中,朱標不僅難以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相反不得不常常在漫長而沒有期限的等待、緊張、鬱悶甚至驚恐之中苦忍度日。他中年而逝,固然不會僅僅是因為其父親的一次怒斥,但他們父子間日趨嚴重的矛盾衝突,無疑早已在逐步地消耗著他的心力,損害著他的健康,終致因一次似乎偶然的事件而一病不起。
老朱—聽,便知道自己兒子打的什麼主意。
誠然,老朱不喜歡富商,但是許仙不同。許仙不僅是認可自己移民策的人(老朱本心上並不想殺許仙,一開始也只是讓孫兒知道天下無神罷了),更重要的是許仙很窮,而他的銀子獲得又是那樣的光明正大。
開智靈水與五百萬兩銀子,哪個重要?老朱也認為子嗣傳承更重要。
就像他自己,如果一直無後,那麼這天下與他又有什麼意義?
五百萬兩不僅不多,反而太少了。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他這個天下的皇帝才只有兩百萬兩,既要開大臣的工資,又要對北元做戰。為了省著點花,他已經是把大臣的工資都開到最低了。但是這時卻有人拿五百萬兩不當錢用,還不是一個兩個。你說老朱是個什麼心情?
遷怒,完全是遷怒。老朱也明白,不由問道:“這五千多萬兩實在是太多,放一人手中,也不安全。”
老朱能這樣,已經是在讓步了。
這與太子是何等的興奮。多少年了,第一次,第—次他老爹讓步了。於是他便起了乘勝追擊的念頭。“父皇,那畢竟是他自己交換得來,再說以開智靈水的價值,他並沒有賣貴。”
“這朕知道。”老朱很生氣,甚至老朱自己都有心拿座城池換上一瓶,開開自己大兒子的靈智。
這時朱棣又說:“大哥,父皇說的不是價值,而是五千多萬兩實在是太多了。”
“哦。”朱標也聽出來了,他說,“父皇不是令他助築都城了嗎?”
朱棣說:“那不夠,花不了這麼多。”
身為太子,不當家不知道銀子的購買力。於他而言,銀子就是錢,多了,也就是數字。這堆數字可以買多少東西,他還不如外放藩國的皇子知道得多。這不得不與老朱的教育政策有關了。
為了訓練出理想的繼承人,能幹的守成之君,朱元璋處心積慮,費盡心機。建國後,廣聘名儒,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並挑選才俊青年伴讀。在教學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太祖自己也時常賜宴賦詩,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對教育太子和諸王等人的儒臣說:“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心不正,諸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
其實不只太子,老朱家的教育都有問題。這是個大命題,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第45章、老朱愁許仙驚
“大哥,五千多萬兩,築城五十都不只。”太子的這點缺失,身為兄弟自然要提醒。
“這麼多?”朱標也不淡定了。這錢也太多了,多到可以嚇死人的程度了。
朱元璋見他明白了,才說道:“現在你懂了吧?這麼多錢財聚於一人之手,非祥事。”
朱標下意識的點點頭,立即又說:“父皇大可令他捐出來。”
朱元璋說:“他會捐嗎?你來說。”老朱指向了他手下的特務頭子毛驤。
老朱一回京,便著手證明天下無神的“事實”。錦衣衛指揮使毛驤負責全權負責。
一開始還好,查來的事實無不說明許仙是人非神。特別是其父母死亡,唯一的姐姐抵了債,怎麼看都是人。
但是開智靈水一出,立即變了。毛驤使人問了不少的修道之天。“他們說,道之不悟,實凡心耳。開啟靈智,以悟大道。”
“嘶-你是說他是修道者?”驚呼聲此起彼伏。
老朱不信神,但是不等於天下人都不信。
一個凡人的錢財,身為統治者,怎麼做都行。但是一旦牽涉到鬼神,他們便膽怯了。
甚至有人隱隱都想自己若是沒有來,就好了。
一邊很可能是神,真正的神。反正這世上沒人聽說過有凡人可以造得出開啟靈智的靈水,這—點老朱早問過御醫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