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便見轎前珠簾稍開,其中香氣撲鼻而出,正走出一貴婦,這貴婦面若鵝蛋粉白如玉,一身的綾羅綢緞,盡顯華貴之氣:“瞞兒莫要多禮,姑姑多日不見瞞兒,這幾日想得要緊,今日路過臨淄王府,特來探望一番。”
“大姑姑如此恩寵,隆基受之有愧。”李隆基說著,一手遮蔽下人,將大姑姑扶下,“府中新從嶺南得了些仙茶,今日正好與大姑姑品鑑一番。”
大姑姑點頭與李隆基挽手便入府中,稍時進入大廳之中,下人送上茶來,李隆基才道:“大姑姑看著茶葉如何?”
“好茶,瞞兒實不欺我。”大姑姑輕抿一口茶水又道,“今日我與瞞兒敘寫舊事,爾等無事這便退下吧。”
下人得令,自不敢在堂中多呆,李隆基見下人離開,只在一旁飲茶也不言語,大姑姑眉角稍皺,良久方才道:“瞞兒,皇上遇刺之事,你可聽聞?”
李隆基道:“此事長安城中已傳得沸沸揚揚,孩兒自然知曉。”
大姑姑又道:“遇刺?那太極宮中守衛森嚴兵甲林立,莫說刺客,便是飛鳥都不能輕易進入,你我名人不說暗話,定是韋后那廝與武三思、安樂公主(韋后女兒)三人設計謀害皇上!”
李隆基嘆息一口:“雙帝駕崩(唐高宗李顯、武周武則天),皇上獨寵韋后,其兄韋溫獨攬軍中大權,武三思得武周利好貴為當今丞相,李家江山已是半數淪落旁姓之手,你我心中義憤又能如何?”
大姑姑道:“混賬!我李唐後人,怎可胸無大志!高祖太宗(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戎馬一生,打下這偌大江山,怎麼再落旁姓之手!”
李隆基一聽,慌忙起身將門窗關上:“大姑姑,你怎可胡亂言語,小心隔牆有耳!”
“瞞兒,虧你是李家男兒,如何生得這般小氣!”大姑姑道,“此處無有旁人,我也如實告你,皇上已於一日前駕崩,外面行刺訊息,不過掩人耳目,我聽下人來報,韋溫已起咸陽秘起兵馬,兩日後便至長安,到時韋后、武三思便要立溫王李重茂為帝,若至那時,你我性命豈不休矣!”
李隆基大驚道:“皇上駕崩!你從何處知曉?”
大姑姑聽之便怒:“李隆基!你還要裝糊塗到幾時!韋后、武三思二人早已視你我為眼中釘,肉中刺,皇上駕崩之事,你如何不知!”
李隆基眉角一挑,面上卻是未有絲毫變化:“這……溫王乃是皇上嫡子,又是我李家兄弟,我……我怎可因此害他!”
“婦人之仁!”大姑姑罵道,“你念溫王之好,溫王可不念你好!我告訴你,李重茂若是登基,必是傀儡之人,至那時,你臨淄王、我太平公主,脫不得行刺的帽子,終究是個死字!”
“這……”李隆基皺眉,“此事非同小可,大姑姑容我思慮一番。”
太平公主恨得銀牙做咬:“萬事宜早不宜遲,若錯過時機,你我當入萬劫不復之地!”
李隆基面露難色:“你我貿然行事,怕是師出無名,到時若被那韋后反咬一口,反將難看。”
太平公主道:“與皇上下毒之物,出自百草堂陳百草處,此事我已查明,你我只需將那廝擒來,自不愁出師無名!”
李隆基眉角一轉,慌忙道:“此事不急,不急,你我需先遣麾下兵馬,再做從長計議,那陳百草千萬別動,以免驚動了韋后、武三思之人。”
太平公主低眉,思索良久方才道:“既是如此,明日此時我再來尋你,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切莫再要優柔寡斷!”
“是!隆基謹記大姑姑所言。”李隆基稽首,“時候不早,你我早做準備,大姑姑還是請回吧。”
太平公主點頭,匆匆忙便出王府而去,李隆基望太平公主遠去身影,不由搖頭:“若得江山,怕天下又多一武則天之輩,這天下……終究惦記的人太多……”
稍時,李隆基返回後園之中,孫悟空只做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所言之事不知,三人歡飲一陣,便各自散去。
是夜,孫悟空見江流兒無事,這才返回房中,不多時,便聽門外聲響,孫悟空開門去看,正是今日奉茶侍女:“俺老孫未喚你等,你等前來作甚?”
為首一侍女道:“王爺說……說猴爺今日勞累,讓我等送上宵夜。”
孫悟空擺手:“你等下去吧,俺老孫可不要如何宵夜。”
“這……”眾侍女見孫悟空擺手,紛紛面露難色,“此乃王爺交代,若猴爺不受,我等如何交代?”
孫悟空見不得旁人為難,只好讓侍女進來,眾侍女進屋,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