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就是狼子野心。書寫在紙上的歷史就是這般勢利,因為不勢利的書寫者的頭顱早已經被割下來掛在了城門口,他們書寫的歷史也化作了灰燼隨風飄散在空中。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勸諫說要親賢臣,遠小人,這簡直是歷朝歷代中出現得最多而又最空洞的話,誰是賢臣誰是小人,如何分辨?恐怕也只有等到那人蓋棺定論後才勉強有個結論吧!可是,一個故去的人的忠與奸還重要嗎?
所以,李嗣源選擇了他的女婿石敬瑭作為河東節度使,選擇了他的乾兒子李從珂作為屏護京師洛陽安全的鳳陽節度使。一個是他的女婿,一個是他的乾兒子,那他親兒子李從厚的江山應該穩如泰山了吧!
很可惜,世事往往不如人預想的那麼美妙,正是這兩人,一個宰了他的親兒子,奪走了後唐的皇位,一個又殺了那個宰他親兒子的乾兒子,直截了當地終結了後唐的傳承。
作為李嗣源女婿的石敬瑭,顯然不那麼看中血緣的關聯,更看中臣子的忠心與能力,而且,劉知遠還是他妹婿,於是,河東節度使的高位就落到了劉知遠的手中。
無論代州還是忻州,都屬太原府管轄下,是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他不得不來,況且忻州是太原的門戶,他也不能不救。
忻州是他不能不解的結,耶律安端是他不得不面對的對手。
在來的路上,瘋和尚、白福通等人已經把所知的情況告訴了李風雲,加上現在看到的,李風雲想得很明白。
耶律安端的存在,對劉知遠如此,對他李風雲其實也是如此,不將耶律安端打跑,劉知遠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救援鎮州城,所以,對於李風雲來說,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打敗趕走耶律安端。
注1:大內惕隱:遼代官名,掌管大惕隱司,類似宗正。耶律阿保機設立的一個新官職“惕隱”。它的職務是管理迭剌部貴族的政教,即調節貴族集團的內部事務,以便確保他們對阿保機的服從。有“惕隱治宗族,林牙修文告”的說法。
注2:神冊三年:即公元918年。
注3:晉王:當時的晉王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與石敬瑭的後晉沒有干係。李克用與李存勖父子一直都沒有承認後梁正統,與後粱分庭抗禮。
注4:天顯元年:即公元926年。
注5:唐昭宗乾寧二年:即公元895年。
注6: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
注7:取自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
第百三十章 聽說讀書人都好這一口
慶功宴上來了很多人,李風雲看到率領不到一千騎兵跟在李風雲後面殺賊的那名武將也來了,戰場上他們沒有機會說話,戰後,他又急於回忻州佈置防禦,所以直到這時才算正式見面。
他緊緊抓住李風雲的手,手很溫暖,也很有力。
他叫郭威,忻州城的守將。
李風雲很驚詫,雖然在戰場上他也見識過郭威的兇悍,但是仍舊很難將他與戰場上那個驍勇善戰的猛將聯絡起來,因為差別實在太大了。
慈眉善目,沒有半點殺氣,臉上永遠都掛著笑容,他真是武將嗎?
郭威的確是名武將,而且還殺過很多人。
“孃的,太他孃的厲害了!”李風雲暗忖,“這傢伙一定不是簡單的人物,就這一點,老子就做不到。”
郭威的身後跟著一群部屬:郭榮、趙匡胤、趙匡義、潘美、石守信……他們望向李風雲的眼光都很好奇,似乎不明白為何李風雲會成為那夥江湖高手的首領。
在這夥人中,李風雲認出了一個熟人,王審琦,不錯,就是王審琦,那個被推下水的倒黴書生。
王審琦望過來的目光很火熱,像發了情的野貓,搞得李風雲全身發毛,暗想:“這小子光用這麼含蓄眼光看我,卻不過來打招呼,莫非是隻兔子?聽說讀書人都好這一口,老子可沒這愛好,也不知老子有什麼好?”
李風雲可不知道,王審琦很想過來跟他打招呼敘舊,可是,他不能這麼做,因為他沒有資格。李風雲的身邊圍著一群人,最差的也是都尉,而他,只是一名校尉,如若不是因為與李風雲有故,他根本沒有資格參加這場宴會。
軍中最講究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除非等這些人說完話,不然,他是沒有機會上前敘舊的,不然就犯了軍中大忌,會被眾人排斥。
李風雲在軍中才呆了幾天,哪曉得這些,所以才想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