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3/4 頁)
如今眼看契丹大汗耶律德光就要退出中原,老道要趕去盯住耶律明,以防出現什麼意外。耶律明這傢伙,算是契丹國的死忠,為了契丹,什麼事情他都幹得出來。”
醉道人笑了笑,解釋道:“這是老道與野狐禪早就分好的,他盯住蕭齊瑞,老道盯住耶律明,不許他們直接插手這場戰事。否則,絕世高手一旦插手戰事,這場戰爭會慘烈很多,結局也很難預料。”
這一點李風雲很明白,絕世高手就像是高懸於頭頂的屠龍寶刀,不用則已,一用必定會出大事。
晉國之所以在對契丹的戰爭中佔盡劣勢,就是因為沒有一名肯死心塌地為晉國效力的絕世高手。
醉道人和野狐禪就不說了,能夠做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玉虛真人與瞭然大師不問世事,閉關自修,指望不上他們。
路驚鴻根本不管中的事情,他畢竟是南唐揚州人,對晉國有多少好感都很難說。
唯一傾向晉國的恐怕只有燕無雙,或者燕無雙傾向的並非是晉國,而是中原的百姓。
燕無雙本是幽州人,而燕雲十六州就是被石敬瑭親手割讓給契丹的。若說燕無雙對晉國的朝廷有多少好感,幾乎是不可能。要想燕無雙向石家效忠更是不可想象。
………………………………
第二百五十九章 軍議
張家莊那場戰事過去了足有兩三個月,契丹入寇中原,前後兩次南進,算上中間休戰的那半年多,這場戰事已經打了接近一年半的時間。
契丹這頭北國蒼狼也疲憊了,耶律德光率領著八萬契丹鐵騎,押著從中原劫掠來的無數金銀財寶,緩緩北撤,似乎準備回到塞外舔噬傷口。
杜重威盡起定州二十萬大軍,在契丹軍身後遙遙北進,收復失地。
這場烽火眼看就要熄滅下來,河北的黎民百姓或許又有幾年的安定日子可過。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本來耶律德光率領的八萬契丹虎狼之師已經撤到虎北口(注1),眼見就要出關,不知發生了什麼變故,忽然之間又調轉馬頭,轉身又重新撲向中原。
得到探報後,杜重威大驚,一時摸不清楚契丹軍的來意,急聚眾將議事,李風雲也列席會議。
軍議明顯分成兩派,一派激進主戰,一派持重主退。
主戰的一方認為如今已經集中了二十萬大軍,其中騎兵也有一萬五千多,而契丹軍只有八萬鐵騎,加上一些新降軍也才十一二萬,實力不如晉軍。而且此時,將士士氣高昂,一舉收復河北之聲,喧囂其上,這時再退,實在是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此時正應與契丹軍針尖對麥芒,揚大晉之國威。
就算不主動攻擊契丹軍,也該紮營駐守,豈能將剛剛收復的國土轉手讓人?就像檀州之戰一樣,消磨盡契丹人的銳氣。銳氣一盡,契丹人自然不得不撤回北地。
而主退的一方則認為當河北之地多為平原,適合契丹騎兵作戰,而晉軍雖有二十萬之眾,但大多是步卒,對上騎兵本來就吃虧。雖有一萬五千騎兵,但分屬數家諸侯,而且戰力參差不齊,原不及契丹騎兵精銳。從整體戰力上來看,晉國最多隻能說與契丹相齊而已。
而另一方面,這二十萬大軍,是由見過戰陣,與契丹鐵騎血拼過的將士組成,可以說是晉國的精銳所在,如若戰勝還好,但若是戰敗,在契丹鐵騎的追擊下,能撤出多少人來,實在難說,很有可能一戰而全軍覆滅。
這些精銳之師若是就這般全部折損在這裡,中原的形勢就會立刻急轉直下。河北之地盡落敵手不說,河南、河東也會岌岌可危。
這中原還哪有能力再湊出三十萬勤王之兵?
勝,只能傷其皮毛;敗,則有亡國之險。
何去何從,幾乎不需要多考慮。必須退,擇險要之地防守。契丹騎兵耐久戰,相持一久,契丹人必定退兵。
雙方爭吵得很激烈,各有各道理,讓人感覺委實難以抉擇。
李風雲戰功雖高,但資歷卻淺,這種場合是容不得他說話的。
不過就李風雲的本心來說,他是主戰的。他的心性如此,即便是在最危險的時刻,他所想到的也是進攻,而不是防守。
歷數李風雲歷次經歷的戰事莫不是如此:
第一場戰事,在那個無名小村莊中,他想的是如何伏擊殺了那近五十名契丹鐵騎。
第二場戰事,在那個山坡上,萬般危急之時,他想到的是如何偷襲敵軍主帥蕭遠奇,如何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