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2/4 頁)
、符彥卿這般的名將。
如若大晉一旦強盛起來,勢必會南下統一天下,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南唐,單靠長江、淮河天險,南唐並沒有把握能阻擋得住大晉南下的大軍,而且,南唐還有心腹之憂。
吳越一向都對中原的朝廷俯首稱臣,這些年又與南唐的關係極為惡劣,難說到時不會聯手大晉對付南唐。
閩國雖然差不多被南唐滅了,但餘燼猶存,隨時都可能死灰復燃,會牽扯南唐大量的兵力。
南楚對南唐戒心重重,兩國的關係比之南唐與吳越更有不如,一旦南唐與大晉開戰,很有可能南楚會倒向大晉。
至於南漢,南唐與南漢雖然糾葛不多,但南漢之主性情暴虐,喜怒無常,趁火打劫不足為奇。
也就是說,一旦大晉揮師南下,南唐將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敗多勝少。
既然如此,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奮起一擊。
如果能借著大晉皇帝此次秋狩,殺了石重貴,結果會是怎樣?
現在石重貴剛剛打敗契丹,尚未統合各方勢力,如果在此時被刺身亡,結果又會是怎樣?
想到這裡,莫輕言身不由得一抖。
石重貴若遇刺身亡,莫說石重貴尚無子嗣,以大晉現在的形勢,即使石重貴有子嗣也無用,各地諸侯必定會自立,烽火四起,彼此征戰不休,黎民塗炭,大晉的國力也會因此而耗損殆盡。
很有可能,一些諸侯會效仿先帝石敬瑭舊事,投靠契丹。
當初隋末大亂之時,投靠突厥的梟雄不知凡幾,誰能保證現在便沒有人會委身投靠契丹,以換取榮華富貴?
即便無人投靠契丹,莫輕言也不認為分崩離析的晉國會是整軍重戰的契丹人的對手,畢竟陽城之捷雖重創了契丹,但並未傷其根基。契丹依然強大,在糾集十多萬人馬趁亂殺入中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南北朝五胡亂中原之舊事只怕又會重演。
更不要說南唐、後蜀對中原也是虎視端端,這兩股兵馬若是衝殺入中原,只怕幾場大仗打下來,中原就剩不下什麼了。
不行,這種事絕不能讓它在發生。
莫輕言想清楚後果,下定決心,立刻快馬朝開封趕去,只希望能在趕在那不明勢力出手之前能夠阻止小皇帝石重貴的秋狩。
誰料到緊趕慢趕還是慢了一步,還未進入開封城,莫輕言便已經聽到小皇帝已經出城狩獵的訊息。
莫輕言當機立斷,他知道,雖然如今他已經官拜刑典提獄,但畢竟人微言輕,不說大理寺中有沒有人肯相信他所說的話,即便有人肯相信,朝中又有幾人冒著抄家滅族的威險,立刻擅自調動大軍救援皇帝。
要知無令調動大軍,罪同謀反。
而朝中大臣,大多都隨皇帝石重貴狩獵去了,留下的那些人,何人敢冒如此大的風險,單憑莫輕言的幾句臆測之辭便置身家性命不顧。
即便最後分清了輕重緩急,這麼一耽擱,那些刺客也許就得了手。
想來想去,莫輕言便想到了李風雲的風雲衛。
李風雲向來都是以膽大妄為而著稱,他的部下也隨李風雲的性子,也許在這個時候,也只有風雲衛才敢擅自出兵,援救皇帝。
想到這裡,莫輕言立刻撥轉馬頭,朝風雲衛駐地而去。
果然,來到風雲衛,見到典奎,莫輕言將他的推測和利害陳說了一遍。
典奎知道莫輕言與李風雲的關係,更知道莫輕言的為人,若不是到了危急關頭,莫輕言決計不會做這等魯莽之事。既然莫輕言這麼做了,說明事情已經非常緊急了。立刻決定出兵。
稍一思索,典奎立刻決定馬上出兵,援助小皇帝。
當然,典奎也有另一層考慮,如若莫輕言的推測是錯的,了不起風雲衛重新回駐地,只當是做了一場演習,只要有這八千虎賁將士在手,他不信石重貴真敢動李風雲,動風雲衛。
風雲衛有契丹送來的戰馬一萬,麾下兵卒雖不善於馬戰,但是都曾受過騎術訓練,騎馬趕路是沒有問題的。
近八千風雲衛一陣疾奔,不到兩個時辰,便趕到了御獵場十里之外。
此時,典奎留了一個心眼,吩咐風雲衛暫時停下來歇息,正當他安排哨探去探聽訊息之時,御林軍求救的號角響起。
典奎臉色大變,要知道小皇帝石重貴此次狩獵,帶了足有兩千多御林軍,此時竟然吹響了求救的號角,說明形勢已經極為危險。典奎毫不猶豫地命令八千風雲衛將士立刻上馬,向號角響起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