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1/4 頁)
被小皇帝逼到了懸崖邊了。
如果不是契丹人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桑維翰懷疑劉知遠恐怕再過不了多久就會割據河東自立。疲敝的大晉有能力去攻打他麼?
契丹人的這一記回馬槍,嚇壞了小皇帝,也嚇壞了那些為小皇帝出計策的群臣。因為河南、山東等地可戰之兵的精銳都撥調給了杜重威,如果杜重威抵擋不住契丹人的這一記回馬槍,河北聚集的二十萬精銳大軍崩潰,那局勢會立時崩潰,河北完了,河東也完了,河南、山東也岌岌可危。最好的結局也是皇上率眾臣走避關中。
說實話,那時桑維翰對杜重威能否率領那二十萬大軍擋住契丹人都表示極大的懷疑,更別說是打敗契丹人。疲敝之軍率狐疑之眾,能自保就算是不錯了。聽到契丹人回頭殺來的訊息,桑維翰甚至開始準備遷都洛陽,繼而轉入關中。
此時再想要讓劉知遠出力,擔負起大局,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陣前換將,乃是軍中大忌。
小皇帝下了一招臭棋,讓大好的局面變得萬般危險。
石重貴總是這樣,心血一來,不管收益,便將手中所有的籌碼拍上賭桌,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卻賭上身家性命。
當初不願向契丹稱臣是這樣,現在又是這樣!
正在危難之際,李風雲橫空出世,一戰破耶律天德,拖延住契丹人追擊的腳步,給杜重威贏得了時間;再戰收降卒、詐取陽城,大敗耶律麻答,解除杜重威的後顧之憂;三戰襲取契丹大軍的後後背,逼得耶律德光不得不棄軍而逃,契丹鐵騎大敗。
直到這時,李風雲才真正落入到桑維翰的眼中。
仔細研究過李風雲以前的戰例,桑維翰驚訝地發現,大晉對契丹取得的每一場重大勝利,竟然幾乎都跟這個才二十歲出頭年輕將軍息息相關。
桑維翰隱隱感到,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物,能不能籠絡住此人,將關係到大晉的存亡。對於這樣的人,桑維翰認為,要不惜一切代價加以籠絡,如果仍抓不住他的忠心,那麼,桑維翰建議,要不惜一切代價殺了他,以免後患。
所以,桑維翰親自請命犒勞三軍,他要親自去看看,這李風雲究竟是何方神聖,是否與他想的一樣。
桑維翰很奇怪,為何小皇帝石重貴不經意中會流露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想法,認為天下人忠於他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他是皇帝,是真龍天子,是上天派下來管理天下的。如果對他不忠,那就是大逆不道,應該千刀萬剮,夷滅九族。
對於小皇帝的這種想法,桑維翰嗤之以鼻。
這種想法,老百姓、臣子有,桑維翰覺得是一件好事,因為大晉的江山會因此而變得穩固無比。作為皇帝,心中有這種想法,簡直是幼稚、可笑之極。
若真是這樣,那大晉的江山是從哪裡來的?難道是從天上憑空掉下來的麼?
忠誠實際上是一種十分珍貴的品質,是數千年來不懈教化的結果。
世上並沒有憑空的忠誠,憑空而來的忠誠來得容易,去得也簡單。忠誠的培養需要付出代價和時間,而在戰亂紛呈的年代,貧弊的大晉還支付不起如此昂貴的代價,也耗不起如此長久的時間。
所以,在如今的世上,利益的羈韃來得要比忠誠更為有效而直接。
這也是在這亂世之中,割據各地的軍閥,已經朝中尸位素餐的大臣普遍採用的方法。
然而李風雲不是一個可以用利益羈韃的人,當然,想要獲得他的忠誠也非常之難,但是,桑維翰發現,李風雲非常重感情。當利益與忠誠都不能讓一個人臣服之時,建立起穩固的感情,無疑是很好的一種方法。
所以,桑維翰建議小皇帝用感情羈韃住李風雲,多施恩惠,贏取李風雲的好感,以心交心,換得李風雲的信任。
為此,桑維翰不惜在石重貴對李風雲疑心重重,大發雷霆之際,強烈建議用“帶刀入侍,隨時有面君密奏之權”之策安撫、籠絡李風雲。並且告訴恐懼的小皇帝,李風雲不會殺他,因為他根本沒有弒君之心,不是他不敢,而是他根本沒這麼想過。
好在石重貴接受了桑維翰的建議,並和他在朝堂上演出了那場強行發出中旨的好戲。從張盡忠稟報的情況來看,效果很好。小皇帝與李風雲的距離總算是拉近了一步。
現在,上天給了小皇帝石重貴一次機會,一次將李風雲牢牢綁在戰車上的機會。李風雲竟然自己請求石重貴發旨解決他與杜如月的婚事,這種機會哪裡去尋?把握得好,那在李風雲心中,石重貴恐怕是他最重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