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3/4 頁)
老卒,換了個名字,編了個籍貫,又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開封城中,風雲衛在開封城中開有一家風雲鏢局,正做得風生水起,在各地都有分鏢局,正缺大量的人手,正好這兩三千名兵卒轉職做了鏢師。
別的營的官兵,一般都會黔面,但是風雲營從來不興黔面,李風雲認為這是一種侮辱,敢與在沙場與契丹韃子拼命的勇士,不應該受此侮辱。所以風雲營除了從別營中轉過來計程車兵,基本上沒有人黔面。
至於那些臉上有印記的,李風雲則打發他們去了各地的分鏢局,只要不被人抓住把柄,朝廷明知這些人就是風雲衛的逃兵,但也苦於沒有證據,拿李風雲無法。
嚴格算來,這兩三千人一直跟李風雲一路走到現在,才是風雲營真正的根本所在,李風雲相信,只要這兩三千人在,再拉起一支風雲衛大軍,不成問題。只是他名義上還是大晉的定國侯,有些事情不能做得那麼明顯。
當然,這當中免不了一些人捨不得容華富貴,那就由他去吧,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見不被皇帝待見,李風雲索性連兵部侍郎的官職也卸了,一心在府中研究蝌蚪文和練習武功。世事紛紛擾擾,卻都與李風雲沒有多大的關係,日子倒也過得悠閒。皇帝石重貴也似乎將這個曾一度叱吒風雲的將軍忘記了,不聞不問。
轉眼間兩個月過去,這一日,李風雲正在府中研究枯竹翁留給他的那手札,忽然有親衛通稟道:“主公,外面有一位名叫十七的人拜訪,見還是不見?”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圈套
“十七?”李風雲不覺一愣。
十七化名冷雨樓娶了馮媛兒後,便回了鎮州,算起來已經有大半年沒有見他了。前不久,為了削弱杜重威的實力,皇帝石重貴一庇護京師的名義,改任杜重威為天雄軍節度使。
天雄軍節度使又稱魏博節度使,轄魏州、博州、相州、貝州、衛州、澶州六州,曾是為河北三鎮之一(注1)。不過如今的河北三鎮已經不是大唐末年的河北三鎮。尤其是盧龍陣,已經落入契丹人之手,不復為中原所有。成德鎮與魏博鎮,也遠不如從前。
石重貴這麼做,也許想測試下杜重威的忠心,為日後削藩做準備,也許是對近在咫尺的鄆州李守貞做一定的防範。
出乎意料,杜重威根本沒有絲毫抗旨,接到旨意後已經於一個前移鎮魏州。這讓石重貴鬆了一的口氣,不覺對杜重威的信任又多了幾分。
但是,此時十七來這裡做什麼?僅僅是為了拜訪一下他?
不可能,十七從來都不會做多餘的事。
“圈套!”從十七嘴中吐出兩個字。
“圈套?”李風雲有些不明白,“什麼圈套?”
“契丹對晉國的圈套!”十七木無表情,“趙延壽投靠晉國。”
“趙延壽要投靠晉國嗎?你是說趙延壽投靠晉國的事情是契丹對晉國的一個圈套?”李風雲有些驚奇。
十七點點頭。
李風雲陷入了沉思。
趙延壽,本來姓劉,父親劉邟,曾任本蓨縣令。後梁時,滄州節度使劉守文(注2)攻陷蓨縣,趙延壽被劉守文的稗將趙德鈞俘獲。
趙德鈞見其聰明伶俐,將他收為養子,改姓趙。後來趙德鈞投降了後唐,趙延壽便在後唐做官,娶了後唐明宗女興天公主,官至汴州司馬。
明宗即位後,又授他汝州刺史,先後做了河陽、宋州節度使。之後招入京城拜為上將軍,任宣徽使,後來後做了樞密使,同時還兼鎮徐州。
長興三年(注3),以樞密使加同平章事的身份,出為宣武、忠武兩鎮節度使。
後晉天福元年(注4),兵敗為契丹所俘獲。但耶律德光對他的父親趙德鈞十分瞧不起,但對他十分看重,拜他為為幽州節度使。不久又任命為樞密使,幽州政事令都交到了他一人手中(注5)。可謂是深受耶律德光的信任與器重。
探子傳回的訊息,耶律德光南伐中原,其實也是由趙延壽和楊光遠大力推動的。當初契丹入侵中原時,他更是率領五萬幽州兵馬為先鋒,一路南下,直打過了黃河,打到了檀州。
這樣一個人,如果說他會背棄耶律德光,李風雲難以相信。
“你有證據證明這是契丹人的圈套嗎?”李風雲沉默了一會兒,問道。
十七搖搖頭:“推測!”
推測?李風雲啞然,推測能說明什麼?就算有證據,李風雲也沒有把握能說服皇帝石重貴相信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