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第2/4 頁)
,寸草不生。過了這虎跳峽,便算是河東地界了。”
蘇語儂奇道:“風雲哥哥,你來過虎跳峽?”
李風雲笑道:“我怎會來過虎跳峽?不過,我曾在趙州當過一段時間的防禦使,身為防禦使,怎能不對周圍的情況有所瞭解?所以,我曾派人詳細瞭解了趙州及周圍的環境,特別是一些少有人知的小道,以備不時之需。沒想到今天果真用上了。”
蘇語儂又問道:“這樣一個險要所在,為何遼兵沒有派人防守?”
李風雲呵呵笑道:“知道這小道所在的,都是些販賣私貨的江湖漢子,當初若不是我花了大價錢,而且承諾不斷他們的財路,他們又豈會將這小道的情況告訴於我?這裡是他們衣缽所在,他們又怎會告訴遼人。”
公孫無憂一展手中的摺扇,解釋道:“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自古都是中原河北之地的屏障。
虎跳峽雖然可溝通太原與河北,但畢竟是小道。潛入小股兵力沒什麼問題,但要透過大軍,是不成的。
否則,就不會有太行八陘之說了。”
“太行八陘?是什麼?難道這裡居然有八條通往河東的道路,我怎麼不曉得?”李風雲問道,論到廣聞博識,李風雲是遠遠不如公孫無憂了。
蘇語儂掩嘴笑道:“風雲哥哥,原來你連太行八陘也不知道,真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羅!”
………………………………
第五百六十一章 遇伏
李風雲嘿嘿笑了笑,撓了撓頭道:“天下這麼大,有些事情我不知道,也不奇怪。那太行八陘究竟是什麼?”
“太行山中多東西向橫谷,又稱為‘陘’,由南向北,有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等,古稱太行八陘。”公孫無憂解釋道,“第一陘是軹關陘,為春秋戰國時期,三晉等諸侯國連通都城洛陽的要道。軹,是戰國時的魏城,軹關陘的起始在濟源縣西,關當孔道,因曰軹關。軹關陘的最後一關為鐵鈴關,形勢險峻,自古為用兵之地。
第二陘是太行陘,在沁陽西北三十餘里處,陘闊僅有三步,長四十餘里。沿陘北上太行,在晉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關名曰“太行關”。又稱天井關,雄定關。形勢雄峻,素天險著稱。由此陘南下可直抵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陘之一。
第三陘是白陘,在陵川東約六十里處。總長十餘里,寬不足一丈,由七十二拐和古棧道兩部分組成。據此陘可南渡黃河攻開封,東可向大名進擊,北可窺安陽、邯鄲,自古便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要地。
第四陘為滏口陘,位於滏山,古人云:‘由此陘東出磁、邢,可以援趙、魏。’
第五陘是井陘,又稱土門關,位於井陘山。位處要衝,地位十分重要。
第六陘是飛狐陘,也稱飛狐口,位於淶源縣北和蔚縣之南。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蜿蜓百餘里。古人云:踞飛狐,扼吭拊背,進逼幽、燕,最勝之地也。
第七陘是蒲陰陘。在易縣西紫荊嶺上,有紫荊關,也稱子莊關。其地峰巒峭峙,仄陘內通,是直同河東的軍事要隘。
第八陘即為軍都陘。在幽州西北之居庸山,古名軍都山,所以軍都陘又有關曰‘居庸關’,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古稱軍都關,北齊稱納款關,唐曰薊門關。其地層巒疊嶂,形勢雄偉,懸崖夾峙,巨澗中流,奇險天開,古稱要隘。此陘是古代出燕入晉北去塞外的咽喉之路。
當然,太行山延綿數千裡,其中總有一些少有人知、溝通東西的小道,絕不會只有這八陘,比如這虎跳峽小道。但這八陘因為地處要隘,可以運送大量的人馬糧草,所以才被人重視。
但這虎跳峽最窄處只許一人透過,不為人知又處處是碎石,馬匹輜重都過不去,重要性也就自然差得多。遼人不知此道,未派人防守,也在情理之中。”
眼見即將進入河東,不再像喪家之犬一般被人攆得到處跑,三人心情好了許多,說說笑笑,踏入了虎跳峽中。
“果然有人來了!”長白老怪早在虎跳峽口潛伏有人手,李風雲三人踏入虎跳峽便被人發現,訊息很快送到潛伏在峽谷內的長白老怪手中。
“怎麼只有三人?”彭長老低聲問道,彭長老原名彭海,原是河北的一名江洋大盜,生性兇殘,與長白老怪素有交情。只因他曾經在一大幫派中任長老之職,所以江湖中熟悉他的人便稱他為彭長老。那一大派後來被人所滅,彭海便落草為寇,契丹人入侵中原之時,彭海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