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第3/4 頁)
用言語回答智積菩薩,而是猛然催動秘法,頓時,他的本命靈魂浮現而出,其上,清晰的閃爍出一些烙印,從最初誕生開始,有的地方一閃而過,有的地方很是清晰,赫然正是他的一生。
既然你們質疑我,那便用的經歷,烙印於靈魂之中的回憶來證明。
當看到無盡白金色佛光之中,一個腳踏三生石出現的僧人之後,無數菩薩古佛震撼,就連彌勒佛等人,也無法平靜了,這個身影,他們在佛門一些頂級辛秘之中均是見過,這個身影的主人,赫然正是阿彌陀佛,世尊前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日如來佛乃是阿彌陀佛脫變之身。
摩柯一步步的經歷,清晰的透過靈魂烙印顯化而出,諸多菩薩古佛似乎也沉入了摩柯這個角色,從稚嫩到成熟,尤其是他在阿彌陀佛的引導下,創出有情佛法,發下彌天大佛願之後,眾人更是駭然而震驚,就連智積菩薩都一下子變得肅穆起來。
阿彌陀佛指引之佛法,與摩柯自創佛法,這完全是兩個概念,雙方地位太過懸殊了。而在觀看到摩柯以無上佛心,創立佛土,其內真正的大無量淨土,眾人更是震驚,不覺升騰出一個念頭,他果然不愧阿彌陀佛傳人之稱,佛門,就應該如此!
而看到摩柯憑藉大佛願,修成天心,獲得天道認可,眾多菩薩徹底麻木了,不過,所有人都默然而崇敬,摩柯的經歷,值得他們崇拜。摩柯的佛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乃是佛法發展到最完美的狀態。
不知不覺間,這種靈魂顯化結束了,而所有人看待摩柯的目光都改變了,不再是排斥與質疑,而是一種毫無疑問的肯定認同。
第七百零一章法華經,楞嚴經
摩柯的這種呈現,乃是有選擇性的,同時,一些他不想讓眾僧知曉的秘密,均是被他摒棄,沒有顯現而出。
當摩柯將靈魂記憶完全收斂之後,整個法華會之上的無數佛門強者,盡皆默言,震撼之餘,心中更是掀起了滔天大浪,久久難以平息。若是摩柯之前顯現的一切為真,那豈不是說明,摩柯乃是阿彌陀佛正宗傳人,而大日如來之前聲稱,他乃是阿彌陀佛轉世之身的說法,存在一些耐人尋味的東西?或者,大日如來佛,在說謊!
想到這種可能,即便是孔雀大明王,都心頭一凜,有種信仰被撼動的感覺。不過,孔雀大明王不愧為大日如來佛死忠麾下,執掌佛門刑罰,他深吸一口氣,隨即頷首頌經,頓時佛音如潮,宏大莊嚴,一字一句,似乎都妙不可言,充滿了一種去惡搞,醇醇父愛的韻味。
“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寫。薩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釤。南無薩婆,勃陀勃地,薩跢鞞弊。南無薩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如來藏,此藏性其體清淨,能應能現。如摩尼珠其體淨圓,淨故非色,以即珠故;圓故能應,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體淨圓,淨故非相,以即性故;圓故能現,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離,平等如如,名曰中道;即空不空如來藏。”
孔雀大明王虔誠誦經,一字一句都蘊含神妙佛力,赫然正是佛門鼎鼎大名的楞嚴咒以及衍化而出的楞嚴經,其因緣為阿難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難的戒體快要被毀壞時,世尊令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前往救護阿難,阿難才被救醒歸佛。
之後,這神咒更是被世尊衍化,成為了楞嚴經,佛門最著名的典籍之一,有傳聞,楞嚴經不息,佛門不滅。更是有記載,爾時,世尊說楞嚴,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跡。擎山持杵遍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佑一心聽佛。
孔雀大明王在此刻誦讀楞嚴經,分明是想要透過這個典故,表明自己的立場,同時,也傳遞一個訊號,摩柯好比阿難,雖有大佛心,無量功德,但被小乘佛法誤導,迷途知返才是正道。
“哎。。。。。。。。”
就在這時,一聲嘆息傳來,打斷了孔雀大明王的誦經,這聲音的主人,竟然是盤坐蓮臺之上的彌勒佛。依舊是笑吟吟的姿態,彌勒佛語氣帶著一種悵然的韻味道“天地之大,道藏之深,玄妙暗蘊,焉能以尺衡量?以一己一眾之眼光衡量?說不清,說不清,誰又能說清呢?”
彌勒佛如此說著,眼眸卻望向了大日如來佛,眼眸清澈純粹,不含一絲雜質,也流露出了不言而喻的含義。
與孔雀大明王的絕對擁護不同,他在質疑,質疑大日如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