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有一定的獨立研究能力,否則離開老師這根柺棍,什麼也幹不了,這方面崛江教授做得很好。
臨近中午,南子從外面小跑著進來。
“大家注意,明天上午十點全校進行防震演習,請大家做好準備!”
“怎麼又演習了?”
“這是學校的決定。李桑,祝賀你,雙喜臨門啊!”
“李桑有什麼喜事?”
“教授說李桑下個月開始做研究助手,好像還要去美國開學會吧?”
“我不去開學會了。”
“為什麼?”
“註冊費太貴,我拿不起。”
“哦,那太可惜了。”
“我能拿得起註冊費,我要去開學會。”尤素福說。
“你就算了吧,你到美國就不會回來了。”另一個學生說。
“回來,怎麼不回來?美國有什麼好的?美國趕不上日本。”
“你不是說畢業後要去美國嗎?”
“還是日本好,我不想去美國了。”
“美國不如日本好打工吧?”
“你這個傢伙!”
參加學會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事情,自己因為沒錢卻去不了,李夢華心情很不好,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沒等李夢華哭,那邊林曉巖倒先哭了。
“怎麼了?林桑?”有人問。
“出什麼事了?”
“我的論文又被拒了。”林桑哭著說。
“啊!我也要哭了,我的論文還不知道在哪兒吶!”尤素福大聲說。
“我也哭。”
見此情景,南子連忙跑到教授室向教授彙報:
“不好了,教授,四零七房間哭聲震天!”
“出什麼事了?”
“林桑的論文又被拒了。”
“為這點事兒就哭?”
“教授,畢不了業還是小事兒?尤素福也哭了。”
“他跟著亂什麼?”
“他連論文還沒有吧?”
“我告訴池田幫他寫了,他還哭什麼?”
“尤素福自己還不知道吧?”
“這個傢伙,成天就知道打工,我得趕緊把他打發走!”教授十分討厭學生打工。
“教授,我也想哭。”南子癟著嘴說。
“你哭什麼?”
“教授,你看我多可憐啊!一個人帶孩子,又要工作,又要養家,最該哭的人是我!”
“好了,你別哭了。”
“不,我要哭。”
“別哭了。”
“不哭也行,教授,我要和你一起去美國,你帶著我去!”
“你去美國,孩子誰帶?”
“我會安排好的,你帶不帶我去?”
“你有文章嗎?你去能幹什麼?”
“我可以幫忙貼Post。”
“你還是別去了。”
“不行,我要去!”南子哭得梨花帶雨。
“那好吧,我帶你去。”
“謝謝教授!”
“Post”是開學會時張貼的看板,作為學術交流的一種形式,貼“Post”可以和參會人員自由交流,專家學者對你的研究稍加指點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超市收銀工作比刷碗、端盤子輕鬆不多,不僅從頭站到尾,還要始終面帶微笑、態度和藹,客人走後還要鞠躬致謝。日本人對待工作認真負責,說是敬業精神也好,奉獻精神也好,真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努力工作。日本人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和潛意識裡的危機意識有關係,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又經常發生各種自然災害的島國,老百姓都有很強的危機意識,一個能帶來收入、能掙錢養家的工作,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幹吶?
李夢華打工的超市是一家中等規模的超市,不僅商品價格便宜,還有免費停車場,日本家庭主婦都很會精打細算,所以顧客很多。
“歡迎光臨!”李夢華站在收銀口微笑著向顧客打招呼。
“洗髮水一甁,焗油膏一件,和牛牛奶一盒,牛奶打九五折——”
“合計六千四百日元。”
“先收您一萬日元。”
“找您三千六百日元。”
“非常感謝!”
李夢華熟練地用日語與顧客交流,幾乎看不出是外國人,做分子生物學實驗的一雙巧手,找起錢來也是那麼麻利。
“歡迎光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