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t)
不地道的jj!你吞我評論!!!T_T
幫你們普及普及知識~~~~八要嫌我煩~~~~
懸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可見,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一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揹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第 25 章
“紀…紀…紀…紀念屈原?”白若揚那瞪大的雙眼無不訴說著她的震驚!
“三妹!你們史書上有沒有說是第幾代皇帝要你們紀念的?!”白若揚看向封卿韶!這個地方肯定還有人在自己之前穿越來過!
封卿韶微微一愣,隨即開口道“第八代”。
“現在是第幾代了?”白若揚又開口道。
“現在是第二十三代”一旁的柳靈兒介面道。
“唔,相差十五代誒!”白若揚驚道,“這的相距多少年啊?”
“大概五百年左右”封卿韶開口道。
白若揚眼角不自覺的抖動了兩下,“五……五百年……呵……呵呵!”白若揚心裡暗哭,“奶奶的個熊!都變成骨頭了現在!”心情有點沮喪,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同胞現在卻已經成了白骨!
“怎麼了?”封卿韶問到,看著突然心情低落下去的白若揚。
“啊,沒事。”白若揚開口道,“我們進去吧,別讓黃姨等太久了。”
兩人一同進了屋,柳靈兒已經坐在了屋內的凳子上吃起了桌上的小點心,看見封傾韶和白若揚進去了,隨即開口道“快坐快坐,別客氣。”嘴裡還包著一口酥糖。
“你呀,一在黃姨這裡就放肆得不成形了”封傾韶開口輕叱道,言語間卻竟是歡愉。
“黃姨哪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