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炭、碎石湊數,這說明墓主是草草下葬,草草掩埋。但也不是壞事,比較好挖。”楚海洋拽著他往工地上走。
鐵絲網外面照例站滿了村民,鐵絲網裡發掘隊也圍著同心圓,圓心就是墓道口。
墓道口架著絞車,絞盤吱呀呀轉,纜繩拖著小鏟車往外運送木炭。在墓道里作業的是幾個考古隊員和十來個部隊戰士,老周隊長蹲在邊上,穿著件爛得跟雞叼過似的破背心兒,扯著大嗓門喊:“注意安全!”
他看見楚海洋,焦急道:“哎喲,怎麼現在才來!快準備準備,我們一起下去!”
楚海洋連忙脫衣服卷褲管。
士兵班長正滿頭大汗地推絞盤,看見了便說:“啊?底下還缺人?那這樣……”
他環顧四周:“趙解放!”
“到!”
“還有王忠國!你們下去!”
“不用不用,”老頭兒擺手,“其實是要挖到天井之間的過道了,這種過道特別容易坍塌,尤其是抬石頭時又震動了一下,非常危險,必須先搞支撐,這個事情只能我們來。班長你快提醒戰士們,一旦發現過道券磚,立刻退回來。”
班長顯然沒聽懂啥過道的啥券磚的,糊里糊塗照老頭兒說的喊話:“挖到磚頭——!人就出來——!”
底下人就挖,一會兒回話說:“磚頭!——有磚頭了!——”
楚海洋舉起剛紮好的木頭支架說:“好了,我下去了。”
夏明若跟著他。
楚海洋讓他走前面:“去吧,輪到你了。塌方了先埋你。”
夏明若隨口說您真有革命同志的患難精神,又說我不下去才會塌方哩,便和周隊長一起扛著架板往墓道里走。
墓道口大約一米八十寬,若不是後來破壞,長度也應該在十米以上。因為在兩壁都發現了壁畫,所以各自留了十厘米的保護土層,等到再下掘一段後,方可以用細竹匕剔剝靠近壁畫的積土。
墓道里昏黑而悶熱,先下去的解放軍戰士正在券拱前等著他們。
周隊長卸下裝備:“這才是第一過洞呢,往後還有,來,幹活!”
幾人便在狹窄中縮手縮腳組裝支架,扳手聲、榔頭聲不絕於耳。
侷限於人力、財力和物力,考古隊發掘墓道採用了打洞的手法,就像是按照原先的痕跡把一條堵塞了的地道再挖出來,這當然比整體揭頂節約了大量工時,但也增加了塌方的風險。
好在人各有擅長,比如大叔擅長打洞,豹子擅長炸藥,夏明若奇蹟般的擅長做支架,他所找的支點永遠是最準確且最能著力的。楚海洋甘拜下風,表示這就是二十年來,夏明若同志在無數次投機取巧、避重就輕中所練就的過硬本領。
挖掘,支撐,再挖掘,再支撐。
過道,天井,天井,過道,不到二十米的墓道整整挖了一個星期,這個速度稱為蠶食毫不過分。
這期間,小史一次都沒能往工地去過。
(“老師!”史衛東抱住老頭兒的腿嘶聲道,“您把我喊來!不止是為了做飯、洗床單、搓您的臭襪子的吧?!”)
每一個象徵庭院的天井兩壁正中都各有一小龕,龕裡有的是男女侍者陶俑,有的是珍禽異獸,當清理到第五天井時,眾人大為興奮,因為墓門就在斜下方。
透過封門大石的縫隙,看見墓門由兩塊整幅巨石鑿成,正面刻著菩薩立像。菩薩腳踏碧波,頭頂佛光,以手結印,裸足,面如滿月,肌體豐盈,神情溫柔恬淡,隱隱已是初唐風格。
考古人員大多是無神論者,卻也停下來拜了拜,然後退回地面商量開墓門事宜,因為不管是朝裡開,還是朝外開,都有大學問。
“朝外開。”老頭兒用草稈在地上寫寫畫畫,“甬道里極有可能淤積著泥土,這樣的話往裡肯定推不開。”
眾人當即達成一致,於是提早收工,第二天傍晚急匆匆地帶著開墓門的工具,直奔工地。
搬開了封門石後發現,嗐,果然是應該往外開,有門樞呢,而且一千多年了竟還轉動自如,開門根本就不用費多大力氣。
門開了就是甬道,甬道整體用小磚砌成,拱形券頂,地下積有十厘米厚的淤土。
夏明若第一個鑽進去,然後騎在楚海洋脖子上裝支架,其餘人則在甬道外面等著。
楚海洋說:“前就前,後就後,不要‘這邊……那邊……再這邊一點兒’,你叫我到底往哪兒走啊?”
夏明若仰著頭:“嗬,你這人真難伺候,我不要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