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貢的想法。棘子成作為衛國的當權派,認為一個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識,學習文化思想?
子貢反對。其一:舉個例子,’駟不及舌‘,’駟‘是四匹馬駕的車子,當時最快的交通工具。像這樣快的車子,還不及舌頭,話不能隨便講。其二:文化思想的修養與人的資質本是一個東西(’質者直也‘猶如一條直線,很純潔樸素的,就是本質),然而文化思想的保留及傳達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與質”同樣的重要。
沙沙寫下,’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鞟,剛從獸身上剝下來,未經加工精製,帶有毛的皮。在本質上,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同樣都是獸皮,沒有兩樣,但表面上的花紋有好看與否的分別,即強調文與質有同等的價值,也就是所謂’文質彬彬,後君子‘。
繼續引伸,至歷史文化,至其與個人兩方面來看。一是歷史文化方面,世界各國發展都史有一個通例:凡是有高度文化的國家,它的文與質雙方並重。如果偏向於文,這個國家一定要發生問題。
比如:印度,過去講’天衣無縫‘,這個’天‘原來的意思就是’天竺‘(漢代翻譯的音與現在不同,唐以後翻成印度),當時印度衣服的大概式樣,現在到泰國邊境還看得見,就是一塊布,身上一圍,就是’天衣‘,不需像我們的一樣用針線縫起來,當然無縫。更熱的地方甚至可不穿;肚子餓了,香蕉等野生水果,什麼都可以吃;吃飽了以後躺下睡覺,醒來以後坐在那裡靜靜地尋思,想些神秘難解的問題。所以印度哲學的發展,受地理因素的影響很大。
再比如:希臘,這個地方,充滿景仰之心。到了那裡一看,沒什麼了不起,只是一個比較苦寒的地方,人生的問題也隨之而多,譬如一個人遭遇了困難,會想到自己為什麼這樣命苦?再想命苦是什麼原因?這樣慢慢想下去,哲學問題就出來了,因此,希臘的哲學思想,也很發達。
這兩個地方,哲學思想那麼高,為什麼不能建立一個富強的大國?那就是文質不相稱的必然現象。
再看西方的文化,像羅馬,無論雕刻、建築等等都很高明,但是它的文化在文學境界、藝術境界到達了最高峰的時候,就開始衰落了。這差不多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一個必然的道理。
只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國家、民族、文化、政治、歷史是一體的、整體的。全世界也只有我們中國是如此。這就要注意,文化歷史與國家民族的關係有如此深厚。只有中國不受這個影響。由此國家民族的興衰,端賴於文質的均衡發展。
現在我們文化的危機當然很嚴重,以後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下一代,如何在繼絕存亡之間,去挑起文化傳統的責任來。現在的年輕學生,學位很容易拿到,學士、碩士、博士那麼多。學位儘管拿,是否確實能挑擔子,卻是個問題。
扯遠了,書歸正傳,講小的方面,個人文與質的關係。有些人有天才,本質很好,可惜學識不夠,以至於一封信也寫不好。
民國後,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有許多人都了不起。講才具也很大,對社會國家蠻有貢獻,文字雖差點,可沒關係,有氣魄、有修養就行。 另一些文章作得好,書讀得好,諸如文人、學者之流,也很多,但有時覺得他們不通人情世故,令人啼笑皆非,反不如有些人,學問並不高,文學也不懂,但非常了不起,他們很聰明,一點就透,這是’質‘。
綜合上述,既不觸及龍鱗的奮世青年,也不做歌功頌德的跳樑小醜,從國計、民生到民族關係,洋洋灑灑寫了滿滿紙卷。策論、政論亦是如此,本著一份誠心、耐心、細心的原則交上了考卷。踏出那巨型硃紅大門的一刻,一九四九年的感覺,解放了,自由了。
(2)武科
天不錯,清爽。
考場,人頭攢動,感染。啪,重錘敲擊般,呼吸差點停滯,回頭一看,憨厚的笑臉,‘喂,是你’這人記性真好一面之緣就上心了,友好地表了誠意,‘嗨’。
烏壓壓的一片,那邊,依舊,參賽者,旁觀者,急得密密麻麻,與文科相比,這裡,激動人心,實打實。一處,格外引人,檢審官們,呼,深呼吸給自己打氣。‘祝你好運’笑別了魁梧兄向自己的考場走去。
先是舉重,大的磐石舉不動那就力所能及吧,挑了挑舉了起來,看著裁判們打著評分,下一項射箭,湊合吧,憑著運氣加統計和感覺射出了五箭,還好落在靶上,馬馬虎虎,下一項,人被聚了起來,分組,贏得額外增加分數。
哇,不會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