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煙海太和(第1/10 頁)
對於親弟的擔憂, 蔡明君不為不動, 只道:“我在少年時候就聽說武當美景,如今無事一身輕,自然想要去看看。”
蔡明也才不信這種話——好吧,其實信了一半來著。而剩下的那一部分:“可是張大哥要去武當山?”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 蔡明也覺得自己還是很能夠理解張君寶的想法的。
畢竟張君寶是個道士,而武當山自古以來便是道家的重要活動場所。在春秋至漢代末期, 有許多達官貴人到此修煉,而在東漢末期道教誕生後,武當山逐步成為中原道教活動中心。再到了漢末至南北朝時, 又有數以百計計程車大夫或辭官不仕、或棄家出走, 雲集武當辟穀修道。
晉朝的謝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劉虯等均棄官入山修煉。《神仙鑑》也有說, 蜀漢軍師諸葛亮曾到武當山學道。而在隋唐時期,武當道場又得到帝王的推崇, 不僅有了五龍祠,還有許多著名高道隱居。在前朝大宋之時也有鄧若拙、房長鬚、謝天地、孫寂然等一眾高人入山修道, 宣傳道徑。
綜上所述, 蔡明也真心實意的覺得張君寶想要去趟武當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要帶上他姐這就很不正常了啊!
蔡明也一點都不覺得這會是他心中那位仙風道骨的道門高人張君寶提出來的, 實話說, 他的第一反應其實是:莫不是姐姐又閒不住, 想要深入敵營搞事?
這想法並非是無由來的,畢竟元朝雖說在對外戰爭之中——比如說出海征伐東瀛以及東南亞諸國時,又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屢屢失利, 又政變頻繁,政治**,又有權臣干政,但對道教的恩寵卻是多年如一日了。武當山更是蒙古皇帝“告天祝壽”的重要道場,在民間,朝山進香信士也有很多,香火旺盛。又有不少著名道人在武當發展,如今已經是與天師道本山龍虎山齊名的道教聖地。
張君寶乃是江湖上有名的道家高人,只是出現的太少太神秘,知道他在蔡明君這邊的人也就是蔡明君身邊的數人罷了。他以道家弟子的身份前去武當山不會引來任何人的探究,都會覺得理所當然,連帶著對他一起帶過來的人也不會有太多的探究——蔡明君要的就是這種心態!
當然,這種實話是肯定不能說的。所以任憑蔡明也隨便猜,哪怕已經猜到了事實,蔡明君還是堅持自己是去養病的。
末了還很慈愛的『摸』了『摸』已經長大的弟弟的發頂,柔聲道:“姐姐等你來接我回來呀,釉子。”
蔡明也,陣亡確認。
一時的激動終歸還是要過去的,蔡明也很快就打起了精神開始處理被長姐交到自己手中的那些事物。他上位之後蔡明君也留了一段時間給弟弟壓場子,但真要說的話也沒有呆上多久。
既然已經退休了,便不該再『插』手太多了。這樣做沒什麼好處,還會損害蔡明也的威嚴不利於他樹立自己的威信,低下做事的人也會跟著心思浮動,總之壞處不少。蔡明君並非是戀權之人,這些時日的停留也僅是因為不放心。
而在她判斷幼弟已經能夠獨當一面、處理好該做的事情已經成為了一個稱職的領袖之後,她便乾脆利落的放了手。
當弟弟的還在公文的海洋裡苦苦掙扎,當姐姐的就已經揮一揮衣袖,連片雲彩都沒有,只帶了兩袖清風就跟著張真人走了。
畢竟張真人不是什麼有錢人,既然決定要和他一起走,當然也還是要遵守一下人設的嘛。
張君寶對此也只是一笑了之,蔡明君在正事上很靠譜,但在一些小事上卻總是會掉鏈子出漏子,這麼多年,他早就習慣了。
“其實我還是有帶銀子的。”蔡明君沒忍住,給自己辯解了一下下。
張君寶:“沒關係。”他說道,“我來引路便好,明君你只需要好好的休息養病就好了,一切都有我在。”
“你不用擔心。”
他又重複了一遍。
蔡明君嗯了一聲,心中卻覺得友人這態度未免太過欲蓋彌彰,只是不知道他到底在煩惱什麼……這煩惱也沒有困擾蔡明君太久,上了武當山之後她便知曉了友人的煩惱,原是在猶疑著要怎麼同外人介紹他倆的關係。
要說是兄妹嘛,他們長得可真是一點都不像,而且氣質神·韻未免也相差太遠,竹花並不怎麼能夠取信於人。若說是父女,年齡那關就過不去。
張君寶在武當這邊也是有舊友的,他當年當官的時候一直都是單身狗的事也瞞不了人,而要說是辭官之後才有的孩子,顯然年紀這茬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