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煙海太和(第2/2 頁)
重要’的細節,蔡明君最後這般說道。
張君寶:“說起來,之前那些元兵,也是明君你帶人打退的吧?”
蔡明君一邊整理桌上的東西一邊點頭,問出的問題也帶著一股子漫不經心的意思:“符元你想問什麼,直說便是了。”她抬頭,對著那一直、一直都在保護著自己的人『露』出了一個笑容:“只要是能說的,我都會告訴你的。”
“沒什麼。”張君寶說道,“只是才反應過來,原來明君你還有帶兵的天賦。”
蔡明君不以為意:“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書上看到了,就那麼做了——就是這樣的事情而已。”也就是比照本宣科好上一點而已,蔡明君也就是看的書比較多,碰到的問題都能夠在書上找到答案,偶爾還能自己靈活變遷一下。
最後:“我運氣比較好。”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創始人趙括只是運氣太差而已,初出茅廬就遇到了武安君這樣一生未逢一敗的可怕對手,但這也並不代表他沒能力。世人皆看他最後的慘敗,卻忽視了在失敗之前他與武安君的對峙還有那四次的突圍。
這足夠證明,純理論黨並不代表無能。
趙括只是運氣太差,遇到了白起,若是給他機會慢慢磨礪,以他的天賦,也並非不可能成為一代名將。蔡明君的運氣就要比這位讀兵書的祖師爺好太多了,她遇到的帶兵大將都只是中上的水平,完全能夠憑藉理論水平對抗,然後在這個過程之中慢慢的磨礪自己,最後升級坑死對手取得勝利。
最好的一點在於,她沒有落到和故國一樣的可悲境地——他們在不斷的贏,卻對大局於事無補。但只要輸上一次,就是滅頂之災。
因為貧弱的大宋耗不起,而對方恰好相反。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的失敗並不能動搖他們的根基,失敗之後反而還能夠增派更多的力量……但大宋只要輸了一次,就很難攢起第二次反擊所需要的力量。
就是這樣的困局。
現在的情況雖不說完全反了過來,但也要比大宋那時候好上許多。他們耗不起,需要同時面對兩位數對手——哪怕其中有些弱小了一些——又處在內憂外患之中的元朝同樣耗不起。
“蒙古人的皇帝快要死了。”
蔡明君說道。
這就是他們接下來需要把握住的機會。
作者有話要說:
張君寶,字元元,又名全一
——是說,寫著寫著,我突然想要寫個少年君寶和少年明君的長篇……這種突如其來的衝動簡直沒法控制(捂臉)尤其想要寫他倆穿倚天屠龍記,君寶就自稱張全一,明君就特別親暱的喊他符元……宋遠橋覺得自己可能是看錯了什麼
====
提早了忽必烈的死期……歷史上他是1294年死掉的,然而本文上他在元朝建立五年之後就死了,現在當皇帝的是他的一個還小的兒子,明擺著是個傀儡。最近長大了正在和朝臣奪權,所以朝堂不穩……以及,忍不下的臣子們已經想要弄死他換個人上臺了。
現在正在為了新皇帝的人選再吵。
所以就沒什麼心情來找固守一地的明君的麻煩——明君這次幹事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至於為什麼忽必烈死的這麼早,畢竟底蘊不夠嘛,在武俠世界你們就當有遊俠去刺殺了他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