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3/4 頁)
光我們狄家的父子兵是越幹不下來的。再說,你吳老伯他們從來就對公司的格局說三道四的,要真能堵上他們的嘴,起碼也落個耳根清靜。”
“你真想把這公司權交出去?!現在狄家灣這份大家業,可是你帶著我們赤手空拳幹起來的呀!那會兒我們吃了多少苦?我還記得我們栽得最慘的那一回,你一上街,只要是姓吳的誰見了誰躲著你,生怕你跟他們開口借錢。那時候誰給過我們一個好臉色?那時候又有誰想得起來公司會有今天這規模?這些年公司日益達,人人又都想伸手了!”
狄小毛顯然被這些話打動了,他看兒子的眼神,增加了許多溫情的色彩。
狄慶槐接著說:“爸,其實我早就想明白了,燈飾廠這個破廠長我是真不想當了。像我成天這麼操心費力,要是為我自己幹,說不準早成百萬富翁了呢!我也支援你找個能人出來當這個廠長,我好有機會出去闖一闖,也免得吃力不討好地讓人看著礙眼。”
狄小毛心知肚明,曉得兒子是在說氣話。他不動聲色地瞧瞧他:“你急什麼?眼下哪裡就說得到換廠長的事情上去。”
“這倒是說對了。那筆貨款要不回來,才不會有人出來幫我們收拾這個攤子呢!別看每次吳泰安都吵得厲害,現在求他出來接我這活兒,他也不會幹的。”
看來不是氣話,燈飾廠情況確實不妙啊。狄小毛一下又顯得更加心神不寧了,躊躕一陣,終於說出來深藏在心底的擔憂:
“你小子終於也長了點腦袋瓜了!他的胃口,確實並不僅僅是給個燈飾廠就能滿足的……可是那筆鉅款,總這麼拖著可真是不行啊……”
他說著,忽然現狄慶槐已經轉身往回走了,忙問:“哎,你這是上哪兒去?”
狄慶槐頭也不回地往前走著:“我去看看有沒有上海的電傳回來。”
狄小毛不再吱聲了,看著兒子的身影消失在夜幕裡,暗自嘀咕道,哼,也該你小子著著急了。忙了一整天,老頭真有些累了,轉身往家裡走去,路過小石橋時,正好碰見村小的林老師,懷抱著一大摞學生作業本,迎面走來。
老太太六十年代從無錫城裡給下放到狄家灣,還是個梳著雙辮的大姑娘,當年她是自願放棄城裡的工作來支援鄉村教育的,嫁給村小的瞿校長,三四十年的時光一晃而過,轉眼間林老師就五十出頭了。她老伴前幾年去世了,獨生子瞿志平在上海唸完大學後留校任教,跟吳家二丫頭吳馨蘭在一塊兒,兩人先後畢業只相差兩年,結果志平當了先生,馨蘭仍然是學生呢。現在老太太孤身一人留在狄家灣,繼續在村小教書,成天跟孩子們泡在一起,倒彷彿越活越年輕了。
一見狄小毛,林老師就主動招呼遛:“狄老伯呀?”
狄小毛也客客氣氣地回應:“是我,林老師,才放學啊?”
兩家關係平時並不怎麼密切,林老師見面從來就不稱呼他的官銜,狄小毛反倒覺得這樣更親近點兒。他特別重視下一代得教育,村小的校舍是整個狄家灣最好的公用建築,設施一點不比無錫、蘇州城裡那些重點學校差;平時學校要花錢,狄老闆大筆一揮,報多少批多少,從不吝嗇,比起當年吳支書主管全村財政來,爽快多了。
由於這個緣故,在狄、吳兩家的明爭暗鬥中,村小教師嘴上不說什麼,暗中的傾向性不言自明。眼下兩位老人閒聊了一陣學校的事,林老師就把話題扯到那筆貨款上來了,語氣雖然平淡,看得出來她也在暗中為這事著急。
她告訴狄小毛,她又寫信又打電話跟在上海的兒子瞿志平說過這事兒,讓他有空兒也去催催狄炳根,或者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狄小毛心想,志平一介書生,從沒經過商下過海;能幫上什麼忙。不過他仍十分感激地說:“林老師,這事情可不敢讓你操心了。那麼多孩子都指望著你呢……哎,今年暑假怎麼沒見你家志平回來?我聽說他跟老吳家的馨蘭好上了?”
老太太說:“誰知道呢?馨蘭也在上海念大學,他們倒像是有些交往,好上沒好上,我可不管,其實也沒法管,現在的年輕人,哪比得咱們當初。”
狄小毛說:“還是你那兒子有出息,這狄家灣考上大學的孩子雖說也不少,但是畢了業還能留在大學裡教書,他可是頭一個了,要不人們怎麼會說,還是你教子有方啊!”
………【會小蜜】………
256。會小蜜
林老師客氣地笑笑,說志平那裡有了訊息,我再通知你,然後兩人就分手了。
狄小毛到家時,大兒子狄慶槐還沒回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