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後續的調整(第1/2 頁)
這麼一盤算下來,在三族大劫和巫妖大劫之後可以做的劇情,就已經有補天、鑄劍和理水3部,再算上終結篇的封神就是四部,如果加上兩個大劫那就是六,這不夠還得再多一個,七是個吉利的數字嘛。 可還有什麼故事呢?難道講從太康失國到少康復國的故事?這確實比較有看頭,但感覺和洪荒沒有半毛錢關係吧! 所以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還剩下空缺的一部,時間線要在理水之前,也就說是大禹之前的故事。 思考了一會兒的功夫都一無所獲,鍾善澤於是決定換一種方法,他將已經想出來的故事標註上大致的時間然後觀看。 “補天”是伏羲女媧時代的故事,“鑄劍”是黃帝的故事,“理水”是大禹的故事,那麼在這三部之間…… 鍾善澤的目光在四周遊離半響之後終於有了決斷,對,有說法黃帝是伏羲的孫子,所以從鑄劍到理水之間間隔的時間太多,顯得有點“空曠”,所以最後一部故事應該發生在這段時間之中。 那麼在黃帝到大禹之間有什麼值得被載入洪荒的故事嗎?鍾善澤用自己匱乏的洪荒知識想啊想,又想了半天仍舊一無所獲,不得不換一個思路,從黃帝到大禹之間最著名的人是誰? 這個就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去想,鍾善澤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從黃帝到大禹這段期間,最著名的人當然是堯舜。 接下來就是熟悉的操作,鍾善澤雖然依舊沒有頭緒,但是這不要緊,把這些思考傳遞給戴文瓘,對方就會交給策劃組,鍾善澤相信穆季姜一定會不復自己希望。 事情也果然是這個樣子,當戴文瓘將新的策劃案上交後,得到了策劃組的透過,並且還進行了一些更改。 根據此前策劃案上面書寫的內容,洪荒世界實際上是有三個時代,分別是混沌、鴻蒙與洪荒——這是來自某無限流鼻祖的世界觀,鍾善澤順手就借用了。 此前設定中混沌是天地未開的時代,鴻蒙是天地初開的時代,洪荒便是三族興起的時代,然而在策劃組的意見下這得到了一定修改。 修改的原因不是策劃組自作主張,而是為了讓遊戲更加符合鍾善澤提出的宗旨:洪荒應當讓玩家自己去見證歷史的前進,而不是讓玩家去瞻仰過往的歷史。 應該說以三族為遊戲開始的時間,已經是將時代非常的提前了,但這提前的仍然很有限,鴻蒙便是一個空缺的時代。 所以以穆季姜為代表的策劃組提出一個主意:能不能將三族的時代劃入鴻蒙,這樣就只有天地未開的混沌時代沒有見證。 可這又會誕生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如果三族處於鴻蒙時代的話,鴻蒙時代與洪荒時代的分野又是什麼呢? 對於戴文瓘的這個詢問,穆季姜沒有任何遲疑的脫口而出:不周山塌!當隨處可見的不周山不復存在時,鴻蒙時代便也隨之結束。 這個建議獲得透過以後,遊戲名字也隨之而改變,從原本的《洪荒之三族大劫》,變成《鴻蒙始:三族大戰古均世》。 之所以最終確定的遊戲名會是這個,與此前鍾善澤提出的思路有關,因為從鑄劍開始不好用大劫的字尾,所以一尋思連補天都不用了,正好鴻蒙時代本應該也是在巫妖大劫的時候結束。 因此原本的三族大劫和巫妖大劫,就變成了鴻蒙始與鴻蒙終,之後的更是改成了對稱的三族大戰古均世,和巫妖大戰不周山。 以上是對整個洪荒系列的整體規劃,至於那個發生在堯舜時期的第七部作品,經過一番商討後也被確定下來。 時間應該在堯舜之時,具體來講就是舜上位的故事,否則一但舜老了就要進入大禹治水的劇情,所以必須是在舜年輕的時候。 至於舜要幹什麼呢?在穆季姜等人不斷提意見的時候,鍾善澤倒是想起原時空裡有一本小說,裡面提到舜利用崆峒印封印妖怪製作《山海經》,不如就用這個。 既然大體情節想到了,那麼講述舜年輕時故事的遊戲應該叫什麼?不知為何剎那間出現在鍾善澤腦海中的名稱是《洪荒之雙飛》,那個不能用現代的目光強迫上古時代的人修改行為對吧,所以姐妹丼這種情節必須保留啊。 但很明顯這種無厘頭的提議只會在戴文瓘腦子裡閃過,並不會真的當著眾人的面在會議上說出來。 有個小組成員提出叫《封印》,這個到確實是符合舜在遊戲中的大致經歷,就是這名字太土了一點。 最後一錘定音的意見來自文化顧問蘇寧:“顓頊的功績之一就是絕地天通,人神分野,我覺得舜做的事情和他有些類似,所以我們可以濃縮一下這八個字,那麼不妨將這部遊戲取名為‘絕通’。” 於是經過以上這麼一番長談以後,洪荒系列七部曲的遊戲內容已經確定,以《鴻蒙始:三族大戰古均世》為開頭,接著是《鴻蒙終:巫妖大戰不周山》。 然後便進入真正的洪荒時代,接下來五部作品,分別是《洪荒之補天》,《洪荒之鑄劍》,《洪荒之絕通》,《洪荒之理水》,和最後一